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风俗 » 正文

阳谷县

发布时间:2017-11-09 17:59:36
核心提示:阳谷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县境北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东邻聊城市东阿县,西邻聊城市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
阳谷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县境北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东邻聊城市东阿县,西邻聊城市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泰安市东平县相望。县委县政府驻阳谷镇,北偏东至聊城市政府驻地45公里,东北至省会济南市150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
阳谷县共辖3个办事处、2个乡、13个镇。截至2012年末,阳谷县户籍人口79.48万人。2013年,阳谷县实现生产总值261.26亿元,比2012年增长10.2%。

历史沿革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阳谷县,隶属于济北郡。
唐初改属河南道济州。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济州城为河水冲废,阳谷改属河南道郓州。
五代时仍属郓州。
宋属京东西路东平府。
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属山东东平路。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初改属山东省兖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东平直隶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属兖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属山东省东临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级建制,县直属于山东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于省下设区,阳谷属山东省第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鲁西行政委员会领导。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鲁西行署第四专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鲁西行署并入冀鲁豫行署,属冀鲁豫行署四专署。民国三十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重新调整区划,改属第十九专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属一专署。民国三十六年,改属九专署。1949年9月,改署平原省聊城专署。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至今。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北宋初年,阳谷县编为10乡,后并为3乡。
明代编为22里。
清代编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东、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编为24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内六个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
1950年,又将并入第一区的原第十区村庄划出,另设第九区。全县共设9个区,122个乡,辖763年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707个自然村,合并成立18个乡。同年12月15日,阳谷县建制撤销,所属村镇全部并入寿张县。
1961年7月1日,恢复阳谷县建制。
1964年11月,原寿张县建制撤销,其金堤以前村镇全部划归阳谷。全县共划为12个区,79处人民公社,554个生产大队。
1971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19处人民公社,共辖560个生产大队。
1982年,城关公社、寿张公社分别改为城关镇、寿张镇。
1984年8月,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共辖790个行政村。1987年底,各乡镇所辖行政村增至824个。
1994年,阳谷县辖阳谷镇、寿张镇、张秋镇、七级镇、安乐镇6个镇,石门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阎楼、石佛、定水镇、杨庄、翟庄、大布、西湖、高庙王、李台、金斗营、郭屯15个乡,841个行政村。
1995年6月20日,撤销阎楼镇,撤销石佛乡设立石佛镇;撤销定水镇乡设立定水镇。
1996年10月31日,撤销范海乡,设立范海镇。
1998年8月,撤销李台乡,设立李台镇;撤销十五里园乡,设立十五里园镇。
1999年底,阳谷县辖11镇,5个乡,共辖865个行政村。
2004年10月,撤消阳谷镇,在其基础上设置博济桥、侨润和狮子楼三个办事处。全县共辖10镇5乡三个办事处。
2010年7月,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郭屯镇、西湖镇。全县共辖12镇3乡三个办事处。即: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郭屯镇、西湖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
2012年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3个镇。
地形地貌
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1/7000之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境内泛滥,改道,冲决,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岗、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三种微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9.3%、40.9%、9.8%。阳谷县内土壤共有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潮盐4个亚类,86个土种。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8.5%,盐土、风沙土占1.5%。
气候
阳谷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1995—1999年平均年日地数为2241小时,平均气温13.9℃,略高于1998年—1994年的平均值。日极端最高气温40.0℃,发生在1997年6月23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4.34℃,发生在1998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较1988—1994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取大降水量160.7毫米,发生在1998年8月4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9%,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
水系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公里。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公里。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公里/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编辑
土地资源
阳谷县总面积为1064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06532.54公顷,其中耕地72094.78公顷,园地(果园、桑园)2371.16公顷,林地1837.84公顷,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0.40公顷,3级地6.02万公顷,4级地1.14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盐碱及沙荒地8592公顷,占8.2%。
水资源
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立方米,其中淡水23.90亿立方米,咸水3.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5587.4万立方米,可利用量710万立方米。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立方米,可用量2.05亿立方米。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07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3.985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阳谷县主要生物资源有554种,其中农作物62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粮食作物12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10种,白菜、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蔬菜40种),杨、榆、槐、柳、桐等林木13种,果树(主要为苹果、桃、梨、杏等)12种,花草类167种(花卉40种、草类127种);益鸟益兽及害虫天敌125种,中药材100种,马、牛、羊、鸡、兔等畜禽12种,水生物类63种(鲤、鲢、鲫等鱼类53种,水生植物10种)。
人口民族编辑
人口
2012年末,阳谷县户籍人口79.48万人,比2011年末下降2.18%。人口密度为746人/平方公里。其中女性人口38.67万人。出生人口9393人,死亡人口4716人,人口出生率为11.69‰,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2‰。
民族
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66%。回、布依、满、壮、蒙古、苗、土家、朝鲜、白、达翰尔等24个少数民族共占总人口的0.34‰。在各少数民族中,回族占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
经济编辑
综述
2013年,阳谷县实现生产总值261.26亿元,比2012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0.14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73.08亿元,增长10.5%。产业结构比重由2012年的15.8:58.4:25.7调整为14.56:57.47:27.97。人均生产总值32872元,比2012年增长10.1%。
第一产业
2013年,阳谷县农业总产值69.47亿元,比2012年增长3.58%;其中,种植业产值51.2亿元,比2012年增长4%;林业产值0.33亿元,比2012年增长5.66%;牧业产值16.46亿元,比2012年增长0.95%;渔业产值0.66亿元,比2012年增长4.46%。粮食总产量65.65万吨,比2012年增长1.5%。蔬菜总产量160.52万吨,比2012年增长4.78%。林地面积6546公顷,林木绿化率为31.46%,活立木总蓄积117.58万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积1067公顷,比2012年增长45.17%。年末实有农田林网化面积6.2万公顷;盆栽植物产量15万盆。生猪存栏21.77万头,比2012年增长3.5%;生猪出栏41.56万头,比2012年增长0.7%;家禽存栏698万只,比2012年增长1.3%;家禽出栏2331万只,比2012年增长1.5%。禽肉类总产量7.25万吨,比2012年增长1.2%;禽蛋产量5.26万吨,比2012年增长38.3%;牛奶产量2.91万吨,比2012年下降5.8%;水产品总产量7580吨,比2012年增长3.47%。其中,淡水产品养殖产量6200吨,比2012年增长3.73%。农机总值4.94亿元,比2012年增长9.05%;农机总动力138.02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4.64%;机耕面积7.0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37.14%;机收面积9.1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2.68%;机械植保面积3.16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0.32%。
第二产业
2013年,阳谷县全部工业总产值886.50亿元,比2012年增长16.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7家,比2012年末净增57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0.40亿元、利税88.9亿元、利润55.51亿元,同比2012年分别增长20.97%、10.28%、17.39%;工业增加值增幅12.89%。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3.1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0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4%,拉动全县工业增长15.47%,贡献率达60.42%。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66亿元,比2012年增长4.01%,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12.0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6%,下降2.61%。
第三产业
2013年,阳谷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0.1亿元,比2012年增长36.67%。住宅投资8.73亿元,比2012年增长53.4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43亿元,比2012年下降45.57%。房屋施工面积126.06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66.46%;房屋竣工面积22.78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9.21%。商品房销售面积14.79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15.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67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30.13%。
社会事业编辑
教育
2013年,阳谷县中等职业学校3所,招生1914人,在校生0.74万人;普通中学25所,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47万人;小学106所,招生9164人,在校生4.8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9人,在校生213人。幼儿园37所,招生1.07万人,在园幼儿2.26万人。
卫生
2013年,阳谷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6所,其中,医院、卫生机构35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54张,卫生技术人员264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68人,注册护士621人。
科技
2013年,阳谷县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项,其中,工业领域6项。科技奖励8项,其中农业2项,工业6项;科技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6项;按奖励级别分,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6项。各项专利申请量90件,各项专利授权量41件。
文化
2013年,阳谷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2个,文化站18个。2013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日均播音时间13小时,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全年制作新闻电视节目38小时,制作专题电视节目12小时,制作综艺类节目21小时。
旅游编辑
阳谷县旅游景点
阳谷县旅游景点(17张)
阳谷县旅游景点有:蚩尤冢、海会寺、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等。
蚩尤冢: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
海会寺: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公里的阿城镇古运河畔,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
紫石街:位于阳谷古城中心区,街长800米,宽50米,占地56亩,总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谷县版权与免责声明
阳谷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行业新闻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