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旅游景点 » 正文

十五里园镇

发布时间:2017-01-23 09:16:11
核心提示:  十五里园镇地处黄河下游,位于阳谷县东南部,西距县城10公里。驻地明初建村,因张姓居民于此经营菜园,而且此处东距张秋镇、
   十五里园镇地处黄河下游,位于阳谷县东南部,西距县城10公里。驻地明初建村,因张姓居民于此经营菜园,而且此处东距张秋镇、西距寿张镇、南距台前县梁集、北距范海镇闫庄各15华里,故名。1941年建成十五里元区,1957年改为十五里园乡,1958年撤乡设镇。辖64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辖区面积55.7平方公里,4.5万人,耕地4.8万亩。阳谷信息港ygxxg.cn专题报道
  
  十五里园镇地处黄河下游,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东南部,西距县城10公里左右。驻地明初建村,因张姓居民于此经营菜园,而且此处东距张秋镇、西距寿张镇、南距台前县梁集、北距范海镇闫庄各15华里,故名。1941年建成十五里元区,1957年改为十五里园乡,1958年撤乡设镇。辖64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辖区面积55.7平方公里,4.5万人,耕地4.8万亩。其中距镇2公里的贾垓村是十五里园镇通往河南省的主要交通渠道之一
  
  工业优势
  
  大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至目前,镇内共建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7处,各类工业企业27处。九鑫工具、亨利肉类、诚信钎具等一批规模企业脱颖而出。“阳工工具” 也走上了国际市场,成为享誉全球的品牌。
  
  农业经济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每天早晨迎来新的一天。近日回到班上,同事们在聊十五里园镇的事情,真是屌爆了。
  
  十五里园镇的农业资源特别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地层结构稳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降雨593毫升。平均相对湿度67%,年平均日照2546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适合种植及养殖国内大多数的农畜新品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镇委、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高起点、高效益、产业化"为指导方针,兴办龙头企业,培植科技示范基地,以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技术服务、订单经营、绿色切入推动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逐步勾勒出有自已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格局。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樱桃山庄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示范基地规模,先后建立水稻、莲藕示范基地3处,特色农业产业化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蔬菜、杂果、桑蚕三大主导产业。被省农业厅授予了“无公害西瓜、无公害西葫芦、无公害茄子、无公害黄瓜”四个名优品牌。建立了两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了五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一个林业科技示范园。该镇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的思路,强势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确定10个种植示范村。实施优果工程,促进果、菜等主导产业规模扩张,先后新建樱桃、西瓜、莲藕种植基地5个,专业村6个,成功将“景阳冈西瓜”品牌打入济南、天津市场,为提升本地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全镇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4260万元。改革推进社会进步。从大潮流来看,如今移动通信市场正趋于饱和,数字化成为主要趋势。论坛上很多讨论十五里园镇,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长,但是网友对此关注丝毫未减。
  
  自然地理
  
  十五里园镇位于阳谷镇东南部,镇驻地西偏北距县城18公里。东接张秋镇,西邻寿张镇,北与阿城、闫楼镇毗连,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打渔陈乡接壤。地处东经115°53′—115°58′、北纬36°01′—36°06′之间,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7.5公里,总面积55.7公里。2006年12月,全镇有64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11000户,总人口43195人,其中农业人口41695人,人口密度为749人/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5212.7亩,农业人口人均1.08亩。全镇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汉族41300人.占总人口的95.6%。
  
  十五里园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海拔高度为37.9-41.3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以潮土和褐化潮土为主,土壤质地绝大数为轻壤土和中壤土,境内浅层淡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补给充足,开采条件较好。
  
  十五里园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度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间有旱涝,冬季干冷少雨雪。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平均气温13.2℃。
  
  十五里园镇交通方便,京九铁路擦界而过,工字形公路通往齐(河)南(东)公路、阳谷县城和张秋镇、寿张镇。境内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排灌方便。陶城铺引黄南北干渠横贯全镇,境内支干渠四通八达。金堤河沿南境而过,金堤为镇南部屏障,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基本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以河补源,以井保丰,早涝保丰收。[1]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主要表现为:文教卫生方面:所属中学、联校升学率连年攀升;农村合作医疗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参合人数、参合率均名列全县前茅。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镇、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信访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信访工作“三无”乡镇。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计划生育连续三年列全县前三名。
  
  2008年新修建、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使全镇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发展目标,新铺设自来水管道1万米,使全镇所有群众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自然资源
  
  十五里园镇交通、通信、电力设施十分便利,同时镇内交通也非常便利,形成了“四纵四横”“八大出口”的公路格局,镇内柏油路里程已达138公里,完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同时开通了国际信息互联网,完全可以满足投资商交通、用电、通讯的要求。
  
  产业特色编辑
  
  十五里园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饲养鲁西黄牛、小尾寒羊,收益颇丰。该镇因势利导,大力扶持了8000多名群众发展畜牧业,并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该镇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存栏量达到了30000多头(只),牛羊销往辽宁、吉林等省市,部分良种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农民群众年人均增收400多元。
  
  乡村建设编辑
  
  整治“空心村”增地2000亩
  
  为了缓解农村用地供需矛盾,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空心村”、砖瓦窑厂、废弃地、乱占耕地四项整治活动,通过整治,共新增耕地2000多亩。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广泛调动,对有限耕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保护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土地荒废、浪费现象,耕地挖掘空间很大。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通过调查了解到,各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的“空心村”、闲置砖瓦窑、废弃地、超占宅基地等现象,仅超占宅基地,就有500多亩。
  
  为了统筹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十五里园镇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出台措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厂和废弃地、乱占耕地四项整治活动。该镇已实施四项整治项目263个,共清理出耕地2000多亩。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农村建设用地不足的局面,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优化了村庄布局。
  
  五个一帮扶群众
  
  十五里园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通过“结一个对子、问一声贫苦、看一户病残、解一个民忧、办一件实事”的“五个一”帮扶活动,深入村户,走访了解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进行扶贫帮扶。该镇已与60户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群众困难100多件
  
  文教卫生
  
  文教卫生方面:所属中学、联校升学率连年攀升;农村合作医疗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参合人数、参合率均名列全县前茅。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镇、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信访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信访工作“三无”乡镇。
  
  旅游资源
  
  蚩尤冢
  
  蚩尤冢又名皇姑冢,位于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距镇政府驻地约1公里。《太平御览》所引《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良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汉书?地理志》载:“寿良(汉时寿张县)蚩尤祠在西北”。据考证,约5000年前,这里曾是蚩尤及其九黎族活动的中心区域。诸多史料证实,蚩尤及虞舜都先后在这一带置都建业。与黄帝、炎帝发生涿鹿之战后,蚩尤作为战败者被擒杀,葬于穷桑(即今阳谷一带)。
  
  蚩尤冢今高约5米,占地面积约8500平方米。1973年文物普查时,在冢内发掘了大量新石器时期,仰韶、大汶口及后里岗一期、龙山文化遗物,1992年6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再次考古时发现,冢的周围有一座龙山文化城。城呈东北西南向,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大约6万平方米。因此冢、城与蚩尤生活时期相一致,2006年经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山东省考古所等专家对冢实地考证,此冢系蚩尤首级冢,遂立碑为证。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历代居民或死于水患,或流落他乡,对于蚩尤冢,当地民间早就不知道是什么冢了。便传说隋唐之际,唐王李世民兴兵反隋时,曾养伤于此,并在此地认一义女。义女死后葬于此,便将冢命名为“皇姑冢”。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封禅书》记齐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终以战神形象,载入史册。
  
  先秦文献已证明,蚩尤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形成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管子》记载,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十五里园镇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