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85式高射机枪

发布时间:2017-08-03 20:09:15
核心提示:  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高射机枪,1985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该枪是在77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简化机
  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高射机枪,1985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

该枪是在77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简化机构,进一步减少质量而成的,可发射脱壳穿甲弹,两者的核心部件和性能基本不变。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气管直吹式导气装置;短鱼鳃板强制闭锁和滑脱开锁式闭锁机构;枪管圆锥面有纵槽,散热面积大;供弹机采用双程杠杆机构,采用开式弹链节供弹,实施连发射击;平射瞄准具为准星照门式,立框式标尺,高射瞄准镜为间易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放大倍率为2倍。

目前该型机枪主要列装到步兵营机枪连,主要用于对地平射,在1200米的距离上,远程压制敌方火力和进攻,它的一发子弹,可以将一个士兵拦腰打断,将近8年的中越边境战争,双方都用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枪平射,给对方造成大量伤亡.

瞄准基线长:953毫米

全重:41.5千克

枪身重:18.6千克

枪架重:17.55千克

初速:800/1150米/秒

理论射速:600-750发/分

战斗射速:80发/分

有效射程:1600米(高射)

1500米(平射)

供弹方式:开式不可散式弹链

枪弹:54式枪弹、84式枪弹、89式枪弹

12.7*108毫米由于很长时间中国士兵在伙食水平,营养水平上和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保护士兵的体能,降低行军的战斗负荷,有更多体力来保持战斗力,降低轻武器重量是我军军品研发时候的一个重要指标,国产85式12.7毫米重机枪就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重量为设计思想而研制出来的。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我国第二代自行研制的高射机枪,是针对部队对77式高射机枪的意见进行改进,减轻重量并提高精度。从1981年开始,于1985年设计定型,并大量装备部队。85式高射机枪被军工人员戏称为中国版的“管子工的杰作”,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85式采用了高度精简的结构,枪管,枪机组件,缓冲机构,整体上看来从头到脚就像一根钢管。图为国产85式高射机枪的3D立体CG模型图,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85式的简练。85式高射机枪将缓冲器中的内、外摩擦环的组数增加了4组(77式为13组),以增加后坐缓冲效果。这一设计使枪机的撞击反跳速度增加,所以机枪射速也有所提高。为获得因加装4组摩擦环后枪机所需要的后退空间,85式高射机枪将原77式高射机枪枪尾内部的撞击块取消,枪机体后坐到位时直接撞击枪尾内壁。85式高射机枪的枪机体上还新增加了挡壳突起,使弹壳向前下方抛出。

枪尾及肩托组件

85式高射机枪直接通过肩托销将肩托连接到枪尾上,使肩托、枪尾成为一组件,日常维护保养时,二者不必拆开。用于调整肩托角度的卡槽直接设在枪尾上,并且将卡槽数量增加到4个(77式为3个)。枪尾防转卡笋安装在枪尾上方,当枪尾及肩托组件通过断隔螺结合到机匣尾端时,枪尾防转卡笋可卡入机匣尾端卡槽内,以防止枪尾及肩托组件自行解脱。向后拉动枪尾防转卡笋到位,然后将枪尾及肩托组件转动90°,使枪尾内的断隔螺脱离机匣断隔螺的约束,便可将枪尾及肩托组件卸下。

击发机组件

85式高射机枪的击发机与77式高射机枪的有很大区别:一是85式高射机枪取消了77式的扣动式扳机,改为推压式击发板,二是新增设了击发机锁扣,该锁扣可将击发机组件锁在后方位置;三是当需要首发装填时,按下击发机锁扣即可向前释放击发机组件实施装填;四是85式高射机枪的握把安装在击发机体两侧并横向设置,与77式的D形握把截然不同;五是85式高射机枪增加了挂机保险、排除故障保险等零件。

85式高射机枪的推压式击发板通过销钉固定在击发杆上。发射时,双手握住握把并用拇指向前推动击发板,从而使击发杆前移,击发杆上的凸台脱离对阻铁的约束,同时击发杆上的凹槽驱使阻铁杠杆转动,阻铁杠杆向下压阻铁,阻铁转动而解脱对枪机体的扣合,枪机在复进簧簧力的作用下复进而击发。拇指推住击发板不放,即可实现连发。反之,则停射。

85式高射机枪的首发装填使用击发机组件来完成,所以在85式高射机枪上取消了原77式上较长的拉机柄。85式高射机枪的击发机组件解脱后可前后滑动,以兼作装填机构。击发机组件上的握把既用来操控机枪方向,又兼作拉机柄。同时还另设有辅助手柄,以更加方便操作。77式高射机枪击发机组件采用内导棱结合到机匣尾部外导槽上,而85式高射机枪击发机组件改为采用外导棱结合到机匣内部的导槽上并可前后滑动。

85式高射机枪在装填时,需先打开保险,然后按压击发机组件锁扣将击发机组件从枪身后方解脱,再握住小握把向前方推动,当击发机组件前进到其上的驱动杠杆被枪机体压下时,驱动杠杆则推动击发杆解脱阻铁,枪机体便可压下阻铁。当击发机组件前进到位时,阻铁在其簧力作用下复位挂住枪机体底部待发槽。此时可向后拉动小握把,通过击发机组件上扣合的阻铁带动枪机组件后退并压缩复进簧。当击发机组件被锁扣重新锁在枪身后方位置时,枪机组件处于待发状态,如果实弹链已正确装入,推压击发板即可发射。

应用这种滑动式结构代替拉机柄会遇到一种严重的问题,即在射击过程中的枪身振动可能使锁扣自行转动解脱击发机组件,击发机组件和枪机组件会在强劲的复进簧簧力作用下向前运动,严重时会使小握把脱离射手的控制,而击发机组件则随枪机组件做往复运动,造成重大安全事故。85式高射机枪则巧妙地通过在击发板上增设顶部突台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即击发板通过轴连接在击发杆的尾部,平时停留在击发机锁扣后方位置。射击时,击发板被前移,其顶部突台会抵住击发机锁扣,使之不能转动而解脱击发机。不过,当枪机组件处于后方挂机位置且击发板未压下时,也会出现锁扣自行转动解脱击发机的可能。这就要求机枪的保险应具有锁住击发机锁扣的功能,因此85式高射机枪除了在击发机上设有与77式高射机枪相同的击发保险(显示“停”、“射”位置的保险)外,又增设了挂机保险。当枪机组件被击发机组件挂到后方位置并被锁扣锁住时,位于击发机组件外的挂机保险手柄自动处于下方位置,而位于击发机组件内的挂机保险横粱则牢牢顶住击发机锁扣下部的缺口,使之不能转动,击发机组件也就不能被解脱。若要解脱击发机组件,需将挂机保险手柄拨到上方位置,才能解脱挂机保险对击发机锁扣的控制。通过以上措施,击发机锁扣便将击发机组件牢牢锁在后方正确位置,有效保证了射击过程中的安全。另外,该枪在摇架上还设有临时保险(排除故障保险),将该保险旋转90°,使其位于枪机复进的前方位置,枪机向前运动时被其挡住,不能到达闭锁位置,也就不可能击发枪弹。

枪架组件

由于85式高射机枪使用滑动式击发机组件取代了枪架上的拉机柄,因此摇架上的高低弧形板结构变得更简单、质量更轻。85式高射机枪的架腿采用的金属材料壁厚比77式高射机枪薄,所以在质量上得以大幅度减轻。进行高、平射状态转换时,77式、85式高射机枪释放与紧定3个架腿的方式有所不同。77式高射机枪是采用旋松、旋紧紧定手柄的方式来实现架腿角度的调整,且旋转手柄旋转到运动死角时必须调转180°后才能继续旋转,而85式高射机枪采用抬起、压下紧定手柄的方式来实现架腿角度的调整。显然,85式高射机枪进行高、平射状态转换的动作比77式高射机枪快。战斗中射击时机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枪架可否快速装定是赢得战机的先决条件。

瞄具组件

由于12.7mm高射机枪在作战环境下更多的是以平射为主,旨在提高步兵的火力支援能力,并且步兵的交火距离可延伸到2000m,因此85式高射机枪设有平射瞄准镜,在平射时除了可采用机械瞄具外,也可采用平射光学瞄准镜进行瞄准(瞄准镜最大射程分划1700m)。当然,在高射时85式高射机枪仍使用简易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在机械表尺设置方面,85式高射机枪的表尺最大射程改为1800m,表尺框高度随之降低,而77式高射机枪的表尺最大射程为2400m,表尺框较高。高射机枪是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设计的大口径机枪,由枪身,枪架,瞄准装置组成。主要用于歼灭斜距离在2000米以内的敌人低空目标;还可以用于摧毁,压制地(水)面的敌火力点,轻型装甲目标,舰船,封锁交通要道等。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携行式和运载式(安装在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舰船上)三种。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投入战斗速度快,射速快,火力猛,对低空目标射击效果好,是防空武器系列中不可取代重要装备.常见的有:14.5毫米二联或四联高射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一般编在步兵营或高炮营内,由5~10人操作使用.高射机枪采用穿甲燃烧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可穿透20毫米厚的匀质钢板。它装在可调整高低和方向的稳定的枪架上。双联以上的高射机枪装在两轮或四轮的枪车上,可以随时牵引转移阵地;或者固定安装在海军水面舰艇上。高射机枪既可以对空射击,也可以对地面(水面)目标射击。对1千米以内空中、地面、水面的飞机、直升机、轻型装甲目标、技术兵器、车辆、火力点、船舶以及骑兵都有相当大的威力。一般由班长、瞄准手、诸元装定手、装弹手组成机枪班,集体操作。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减员操作。随着航空技术越来越先进,高射机枪也越来越少。目前,单管高射机枪只有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

高射机枪主要用来对空射击,特别对低空飞机、俯冲机和空降兵等射击效果明显,被称为“对空猎手”。一般分单管、双管联装和四管联装等几种。

12.7毫米的单管高射机枪,理论射速是每分钟560—600发,战斗射速通常为80发;可用来射击1千米高度以内的低空飞机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在1.6千米的斜距离内可射击空降兵。

14.5毫米的双联装高射机枪的战斗射速是每分钟300发,对航速不太大的飞机的有效射程为2千米。还有一种四联装高射机枪,战斗射速达到每分钟600发,主要用于歼灭低空机、俯冲机和空降兵。75式14.5毫米高射机枪

75式14.5毫米高射机枪是中国参照前苏联BYB14.5毫米高射机枪改进设计的产品,1981年设计定型。

口径:14.5毫米

枪身长:3900毫米

枪管长:1342毫米

全重:140千克

单管枪身重:19.5千克

初速:980~995米/秒

理论射速:550~600发/分

战斗射速:80发/分

有效射程:2000米(高射)

1000米(平射)

供弹方式:不可散式弹链

枪弹:56式枪弹

14.5×114毫米该枪由1挺56式14.5高射机枪枪身和枪架组成,其中下架采用三脚架。瞄准具由高射瞄准镜和平射瞄准镜组成,平射瞄准镜固定在高射瞄准镜的镜体上。高射瞄准镜为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平射瞄准镜是58式双联高射机枪瞄准镜。该枪采用气体助退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机头回转、断隔螺与枪管连接闭锁的闭锁方式;闭式弹链和弹箱供弹,实施自动射击;采用气冷式可更换枪管。1983年定型改进型75-1式,主要改进是在三脚架的左右脚架上安装轮架,轮架上装有充气车轮和车轴,可用汽车牵引。国产QJG02式14.5mm高射机枪是我军自用型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以下简称机枪)是“八五”期间武器装备研制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一支14.5mm高射机枪,其先进的整体综合性能体现了中国高射机枪的新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机匣经冲、铆、焊而成,枪管采用冷精锻并经激光强化处理,5发一节可散弹链供弹,后坐一次输弹到位。全枪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战斗与行军状态转换迅速,精度高,机构动作可靠,且大量采用轻合金材料减轻了质量。该枪配备高平合一的光学瞄准镜。该枪除使用穿爆燃弹和脱壳弹外,还通用各种56式14.5mm机枪弹。新老弹种通用,功能全,射程远,威力大。其适合在各种地域和自然条件下作战,能击毁敌武装直升机等空中目标;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射击,能毁伤敌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轻型船艇等薄壁装甲目标;还可封锁要道或隘口,压制敌火力点及歼灭敌集群生动目标。

QJG02G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QJG02G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是根据国际外贸市场的需求,工厂自筹资金的研发项目。2003年12月完成总体方案设计,2004年2月完成方案样机产品设计,2004年8月完成方案样枪试制、调试及试验,2004年12月完成方案鉴定,2006年3月完成外贸鉴定试验。该枪是在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基础上改制而成,根据外贸需求,调整了部分战术技术指标,并将原型枪的铝合金和钛合金部件改为钢制件。与原型枪一样,02G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系统仍由枪身、枪架、弹链、瞄具4大组件组成。枪身由枪管组件、机匣供弹机组件、自动机组件(枪机、枪机框部件)、复进发射机组件、枪尾5部分组成。枪架由摇架组件、托架组件、下架组件、弹箱组件、座椅组件及新增加的左、右轮架组件等7部分组成。该枪仍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5发一节可散弹链供弹,后坐一次输弹到位,双向(后坐、复进)枪身缓冲器,双螺旋扭簧平衡机,高低、方向同时紧定机构(手刹或脚制动),且可进行牵引、拖载或分解携行,配备高平合一的光学瞄准镜。

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

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高射机枪,1985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

该枪是在77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简化机构,进一步减少质量而成的,两者的核心部件和性能基本不变。

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气管直吹式导气装置;短鱼鳃板强制闭锁和滑脱开锁式闭锁机构;枪管圆锥面有纵槽,散热面积大;供弹机采用双程杠杆机构,采用60发开式弹链节/箱供弹,实施连发射击;平射瞄准具为准星照门式,立框式标尺,高射瞄准镜为间易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放大倍率为2倍。

目前该型机枪主要列装到步兵营机枪连,主耍用于对地平射,在1200米的距离上,远程压制敌方火力和进攻,它的一发子弹,可以将一个士兵拦腰打断,将近8年的中越边境战争,双方都用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枪平射,给对方造成大量伤亡。

口径:12.7毫米全长:2150毫米

枪管长:1003毫米

瞄准基线长:953毫米

全重:41.5千克

枪身重:18.6千克

枪架重:17.55千克

初速:800/1150米/秒

理论射速:650-700发/分

战斗射速:80发/分

有效射程:1600米(高射)

1500米(平射)

供弹方式:不可散式弹链

枪弹:54式枪弹、84式次口径钨心脱壳穿甲弹、.50BMG

12.7毫米14.5mm枪塔机枪14.5mm枪塔机枪是工厂自筹资金的研发项目,配套于国产轻型4×4轮式装甲车上,作为快速装甲突击车主武器使用,目前已经有外贸订货合同。14.5mm枪塔机枪的研制工作始于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完成整体方案图纸设计,2005年4月完成初样机的上车安装和基本调试,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完成初样机的摸底射击试验,随后进行正样机的改进设计和试制工作,2006年5月完成外贸鉴定试验。14.5mm枪塔机枪枪身与一挺7.62mm机枪并列安装在装甲车上。为适应上车安装的要求,在原型枪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摇架、弹箱、抛壳板,增加了弹链和弹壳的收集袋以及电击发机等。14.5mm枪塔机枪采用耳轴将摇架固定干枪塔托架上,拆卸方便简捷,定位准确可靠。考虑到战车内空间比较狭小,该枪塔机枪初样机是用齿轮绞盘收紧钢绳来实现首发装填目的,但在实际使用时感觉装填速度慢,而且钢绳复位时不够可靠。改进设计时,调整了齿轮的传动比,同时重新设计装填手轮结构,用棘轮防止装填时齿轮回转,当装填到位时下压棘轮卡子,在复位弹簧力的作用下,首发装填机构快速复位,从而大大提高首发装填的速度。14.5mm枪塔机枪的容弹器为2个150发弹箱,7.62mm车装并列机枪的容弹器为1个1000发弹箱。3个弹箱外形为弧形,安装于枪塔的吊篮上,摇架上有两枪的进弹刚性导引,保证供弹的可靠。为避免14.5mm枪塔机枪弹箱出口导轮与弹箱提把在车辆行进间产生晃动,改进设计时增加了扭簧和片簧,以保证弹箱出口导轮与弹箱提把在车辆行进问的可靠定位。此外,为了收集14.5mm枪塔机枪和7.62mm车装并列机枪射击后抛出的弹壳以及弹链,专门设计了弹链和弹壳的收集袋,采用弹簧挂钩片与弹链和弹壳收集袋的相应安装部位连接,可以快速拆卸和安装。14.5mm枪塔机枪采用手动击发和电击发机两种击发机构,从而保证武器系统在任何情况都能正常使用。电击发机在初样机的摸底射击试验中工作不可靠(当供电电压小于25伏时不能可靠击发),设计人员经过重新计算、改进设计,最终的枪塔机枪电击发机工作可靠,可以保证实现单发、短点射、长点射等各种射击方式。车装并列机枪的导轨座,可以进行高低和方向调整,保证其与14.5mm枪塔机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左右方向平行。在此之前,国内外尚没有14.5mm枪塔机枪,因此该武器的成功研发填补了车载武器的一项空白,进一步拓宽了14.5mm机枪的使用领域。

XY14.5mm二联舰用机枪根据国际外贸市场的需求,工厂于2003年9月底开始XY14.5mm二联舰用机枪的研制工作,2004年7月完成方案样机的试制加工、装配和调试,随后进行了机构动作可靠性试验和100m立靶平射密集度摸底试验,针对试验中出现的卡链、卡壳、空膛等故障,继续进行技术攻关和改进设计,于2005年2月完成初样机的工厂摸底寿命试验,10月完成正样机的试制、加工、装配和调试,2006年5月完成正样机的工厂鉴定试验。XY14.5mm二联舰用机枪是利用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的枪身,改进58式14.5mm二联高射机枪枪架而成的。xY14.5mm二联舰用机枪采用开式弹链,自动机后坐一次拨弹到位,复进时推弹入膛,可发射各种56式14.5mm机枪弹以及DGJ02式14.5mm钨心脱壳穿甲燃烧曳光弹、DGE02式14.5mm穿甲爆炸燃烧弹。该枪采用底座固定于舰艇甲板面上圆台旋转的结构,右脚击发,左脚可以同时进行瞬时制动、紧定。机枪左右两侧150发的弹箱与托架固定在一起,不跟随摇架高低转动。该机枪由一人操作,座椅安排在中间位置,左脚刹车、右脚击发设计安排在托架两外侧位置以利于操作,座椅高低、前后可调。根据二联舰用机枪的使用特点,增设了脚踏底板和盾板,脚踏底板通过U形槽及限位拉栓与圆台底座联接。高低机采用弹性联轴器,可使其向后倾斜一定角度,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同时高低机手轮采用棘轮机构,高低俯仰旋转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该枪平射瞄准采用82式14.5mm二联舰用机枪的光学瞄具,高射时采用机械环形瞄具。为保证摇架高低俯仰旋转时高低机手轮操作的平衡性,在摇架的尾端设计了平衡铁。首发装填方式采用钢丝绳加动滑轮的结构,以减小首发装填力;根据二联舰用机枪的使用环境,为保证舰船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萤新设计了机枪的膛口装置;专门设计有抛弹槽板和弹链、弹壳收集器,以防止机枪在射击过程中弹链、弹壳四处掉落。由于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和58式14.5mm二联高射机枪都是陆军装备,而舰用机枪的使用环境要求有很好的海水防腐蚀性能,因此对XY14.5mm二联舰用机枪进行了专门的枪身和枪架的特殊表面防腐蚀处理。XY14.5mm二联舰用机枪的成功研发填补了中国外贸市场舰船武器的一项空白,它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机枪(英文:Machine gun)又称机关枪,为了满足连续射击的稳定需要,通常备有两脚架及可安装在三脚架或固定枪座上,主要发射步枪弹或更大口径(12.7mm/14.5mm)的子弹,能快速连续射击,以扫射为主要攻击方式,透过绵密弹雨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步兵、骑兵)、无装甲车辆或轻装甲车辆以及飞机、船艇等技术兵器。

我国标准:线膛身管武器其身管内径在20毫米及以上的为炮,身管内径在20毫米以下(不含20毫米)的是枪。

按照自动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加特林为代表的外部能源机枪,一类是以马克沁、勃朗宁为代表的,以枪弹火药燃气为动力的机枪,后者又可以划分为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混合式等多种。

1851年,比利时工程师加特林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挺机枪,该枪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使用过。美国的加特林机枪则是大规模用于实战的机枪。

世界上第一种不借助外力,靠子弹的发射药做动力完成自动动作的机枪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Hiram Stevens Maxim)于1883年研发。

1882年,赴英国考察时,马克沁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步枪射击的后座力,肩膀被撞得瘀青。这现象表示了枪的后座力能量不小,而这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认为可以加以利用。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子弹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座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此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座自动射击原理。为了给连续射击的机枪持续供弹,他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同年取得应用此原理的机枪专利。

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很不方便。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9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森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公斤。麦德森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这次大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塞和约中,明文规定禁止德国对任何水冷式重机枪的研制。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的初期,既要重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枪管装卸非常简便,用更换枪管的办法解决因连续射击而发生的枪管过热问题,供弹方式既可用弹链,又可用弹鼓,既可配两脚架,又可装三脚架。这种MG─34式机枪装在两脚架上,配上弹鼓,就是轻机枪(重12公斤);装在三脚架上,配上弹链,就是重机枪;若在高射枪架上,又可作高射机枪用。这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它后来改进发展为MG─42通用机枪,并还能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MG34的发展型MG42,生产于1942年,与MG34相比,MG42造价低廉,火力凶猛,最高射速超过每分钟一千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生产100万支。火力凶猛的MG42通用机枪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号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机枪。机枪由枪身、枪架或枪座组成。以枪弹火药燃气为动力的机枪自动方式多为导气式,少数为枪管短后坐式或枪机后坐式。枪管壁较厚,热容量大,有的枪管过热时还能迅速更换,适于较长时间的连续射击。闭锁机构一般强度较高,能承受连续射击时的猛烈撞击和振动。供弹方式以弹链供弹为多,也有采用弹匣或弹鼓供弹的。发射机构一般采用连发结构。

坦克机枪、舰船机枪和航空机枪多采用电控发射的外部能源自动结构的机枪。

为了射击活动目标或进行风偏修正,多数机枪还有横表尺。高射机枪装有简易机械瞄准装置或自动向量瞄准具。枪架用于支持枪身,并赋予枪身一定的射角和射向。枪架上有高低机和方向机,有的还装有精瞄机,并有高低、方向射角限制器,可实施固定射、间隙射、超越射、纵深或方向散布射。重机枪和高射机枪采用三脚架或轮式枪架,三脚架较轻,适于在不平坦地面上架枪射击;轮式枪架适于在平坦地形上机动作战。车载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一般安装在枪座上。为了提高火力密度,通常采用提高射速或多枪联装的方法。用多管转膛原理的航空机枪,射速可达6000发/分以上;高射机枪和舰用机枪通常采用双枪或者四枪联装。

马克沁机枪口径为11.43毫米,枪身重27.2公斤,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可以单发和连发。但缺点是结构复杂,枪体笨重,帆布弹带可靠性差,而枪管会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需用水冷却。

马克沁曾经到各国推销他的发明,1887年4月赴俄国表演机枪,不但没有收到任何订单,反而备受嘲讽,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俄国武器专家认为:一发子弹就足以杀伤一人,当他毙命之前,没有必要继续连发子弹,而且以枪管可以冷却,水却不能随身携带来否定机枪的实用性。美国人也认为一批训练有素的神枪手比以机枪乱射一通来得有效。马克沁的发明是对弹药的极大浪费。直到1887年,英国才试买3挺马克沁机枪。而马克沁一面改进其机枪,一方面继续周游列国推销其新式杀人武器。历史学家认为,机枪是过去一百年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战争大多残酷无情,除了其他各种因素,机枪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有了这种机器,每名士兵每分钟可以射出几百发弹头,短短几个回合就能消灭一个排。为了抵挡这种弹幕射击,军队甚至不得不研制出坦克之类的重型作战装备。仅这一种武器就对人类发动战争的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对于它们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机枪的简单构造着实有些令人惊讶。它们制作精密,工作原理却非常简单。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机枪用于飞速喷射弹头的标准装置。

枪管大体了解一些火器知识,有助于理解机枪的工作原理。几乎所有枪都基于同一个简单理念而产生:利用发射药迅速燃烧产生的大量燃气的高压压力将子弹加速并射出枪筒。这也是弹道学知识,大炮就是对这一原理最早、最简单的应用。

大炮其实就是一根金属管,一端封闭、一端开放。封闭端有一个小的引线孔。装填大炮时,要先倒入火药(木炭、硫黄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然后再放炮弹。火药和炮弹置于炮尾,即炮膛后部,而炮膛就是大炮里的开放空间。准备让炮射击时,要将引线(一段可燃物)穿过引线孔,并向下延伸至火药。点燃引线即可让大炮发射。火焰沿引线燃烧,最终点燃火药。

火药点燃后迅速燃烧,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热气对炮弹靠近火药的一端会施加极大的压力,该压力远远超过了空气对另一侧所施加的压力,形成压力差。正是这种压力差将炮弹加速并推推出炮膛。最初的手持手枪其实就是迷你炮——装火药、放钢珠并点燃引线。但这种技术最终被触发激活式武器取代,如燧发枪的火石和火帽枪的击发火帽。燧发枪通过制造小火花来点燃火药,而击刺火冒则使用爆炸化合物雷酸汞,用力一击就能点燃。装填击刺火冒枪时,要先把火药倒进后膛,将射弹塞到火药面上,然后再把雷酸汞火冒放到一个小火门上。要射击时,就把击铁全力后扳,然后扣动扳机。扳机松开击铁,击铁前摆撞击击刺火冒。击刺火冒点燃,射出的小火花顺着管道抵达火药。火药燃烧,将射弹加速并推出枪管。

子弹弹道学知识在这其中也有应用,即子弹。火器史上的另一大创新就是子弹。简单地说,子弹就是射弹(弹头)、推进物(如火药)和底火(火冒)的结合体,并且靠金属外壳-药筒连成一体。

毫无疑问,子弹的产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事实上,子弹构成了大多数现代火器的基础。在下一节,我们将介绍这些武器的工作原理。

枪闩的向后运动还会激发抛壳系统。而抛壳器的作用就是移除退壳器中的废弹壳,并让其从抛壳口脱落(后文将对此进行详述)。

1851年,比利时工程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挺机枪,19世纪60年代初,加特林机枪发明后经相应改进。1865年以后,加特林机枪由4管改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1866年开始装备美国陆军和边防部队。1870年,英国政府经过对比试验后,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史料称,俄土战争中曾有8个连的俄军使用加特林机枪,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英国军队借助加特林机枪,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另一支英国海军部队开始在其船只上安装加特林机枪。1883年,美国人海尔曼·S·马克沁发明了操作更为方便的马克沁机枪。英文版《武器装备百科全书》道:“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887年,英国政府订购了3挺马克沁机枪进行了试验。随后,英国将其改进后的机枪称为维克斯·马克沁机枪,1891年正式装备英国部队。1887年冬,俄国、日本先后订购并装备军队。马克沁机枪成为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基本武器,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仍配备不少。1912年,由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国组成的巴尔干联盟军队,一律装备马克沁机枪。1916年,美国陆军再次试验马克沁机枪,一次订购马克沁机枪4600挺。1893年,罗得西亚警察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士兵的猛烈进攻,击毙其中的3000余人。1898年,苏丹名城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侵略军屠杀,估计其中的四分之三死在马克沁机枪阵地前。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军使用马克沁机枪,日军则使用哈其开斯机枪。前者的威力和可靠性优于后者。特别是在鸭绿江附近的一战,俄国人首次使用带防盾的索科洛夫低轮架马克沁机枪射击,在战场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1916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在法国索姆地区40公里正面上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遭遇装备有马克沁机枪的德军埋伏,一天内英法联军死伤5.7万余人。除马克沁机枪外,另一种著名的机枪是丹麦骑兵1902年使用的轻型机枪,叫作“麦德森”,曾被全世界34个国家使用过,这种机枪的最大特点是枪管短,后坐轻。机枪在作战中的重要性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显现出来的。当时战场上几乎80%~90%的伤亡都是由机枪造成的。那时,美国的马克沁、勃朗宁机枪,英国的维克斯、路易士机枪,法国的哈其开斯机枪等,都曾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马克沁当德国国王的面表演其改进的MG08马克沁机枪,德国国王对机枪非常赞赏,马克沁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订单。之后德国成了一战前军队装备马克沁机枪最多的国家,据说有12500挺,每团装备了100挺。

德军大量装备了马克沁机枪后,一战爆发了,在索姆河战役中,当英法联军冲向德军阵地时,被德军数百挺的机枪扫射,英军一天中伤亡了近6万人。举世震惊,当时世人认为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是人类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竟然可以这样高效率,大规模的屠杀生命。

此役之后,马克沁机枪被各国所重视,西方列强的军队都纷纷装备了马克沁机枪及其衍生型。自此机枪就大量进入了人类的战场,直到现在。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要求提高机枪的机动性和杀伤、侵彻能力。有些班用轻机枪已减小口径,并与突击步枪组成小口径班用枪族,如苏联的5.45毫米АΚ74自动枪和РПΚ74轻机枪枪族。重机枪在一些国家的机械化部队中已让位于车载机枪,在普通步兵分队中则趋于为通用机枪所取代。大口径机枪的重量已大幅度下降,为了提高穿甲性能,配用了次口径高速脱壳穿甲弹等新的弹种。机枪还正在研究配用无壳弹以增加携弹量,提高持续作战的能力。普通光学、激光和光电夜视瞄准装置正在不断改进,将进一步提高机枪的精度和全天候作战能力。轻机枪

轻机枪主要目的是为步兵单位提供500米内的火力支援,装有两脚架,并可由单兵携带作战。一个步兵班中一般配备一至两挺。供弹方式有弹匣、弹鼓或弹链,弹药一般与步兵班中的步枪共通。亦有些国家采用重枪管的自动步枪作为轻机枪,例如英国的L86A1轻机枪,因其重量较轻,可采用卧射、跪射、立射或挟枪扫射的射击方式。

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由纳粹德国发明,兼备轻机枪的便携性与中型机枪的持续火力。由于采用弹链供弹(部分型号可弹链/弹匣两用),连续射击能力比早期轻机枪为高;部分型号可以迅速更换枪管,以保持连续射击能力。

一般装备到连一级以作为步兵连的火力支援。多数以两人制组成机枪小组,可以提供1200米内的火力支援,亦可以作为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直升机、小型船艇的辅助武器。

重机枪现代重机枪装有重型固定脚架,现代口径一般达到12.7毫米,部分型号为14.5毫米,又称大口径机枪。重机枪一般装备到营一级,主要射击2000米以内的火力点、薄装甲防护的目标和车辆。可以分解搬运。一般为2人制或3人制组成机枪小组。改装高射专用脚架后可以射击低空飞行的空中目标称为防空机枪。部分型号为了达到提高连续射击能力,可以改装为2联装、4联装等形式。美国加特林M134速射机枪美国陆军型号称为M134型加特林(Gatling)速射机枪,7.62毫米弹药速射机枪(minigun)用途广泛,美国空军型号称为GAU-2 B/A型,美国海军型号称为GAU-17/A型。这种速射机枪最高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被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人称"火神炮"。

该机枪于60年代初,原通用电气公司(现为洛克希德·马丁军械系统公司)在机载M61Al“火神”6管速射机炮上发展而成,系列口径从5.56毫米(0.223英寸)一直到25毫米(1.0英寸)。一百米内的任何东西都会被打穿。最初美国空军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展出7.62毫米口径6管GAU-2型航空机枪,采用电力驱动,由一名乘员操作,用于美国空军的轻型飞机和直升飞机上,极高的射速威力惊人,并曾在越南战争期间广泛使用。

捷克ZB26机枪打进是眼飞出是洞1938年,中国山西的一个无名高地下,日军正向中国军队的阵地方向推进。一名日军军官在一条泥路上正指指点点时,突遭一阵轻机枪点射。军官身中数弹,躺在血泊中。1938年11月14日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出了这段故事和照片,而创造这一战绩的正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得力助手——ZB26机枪。该枪出自中欧工业强国捷克之手,是20世纪30年代最先进的轻武器,曾出口数十个国家。中国不但采购大量ZB26轻机枪,还千方百计予以仿造,称之为“捷克”式机枪。抗战期间,该枪是中国军队基层最重要的火力来源。因为中国军队极度缺乏火炮,实际上它在火力配置中扮演了炮的角色。该枪自重仅9公斤,可与中国军队制式步枪共用弹药。这种机枪可点射也可扫射,面对多且站得分散的敌人非常有效。当时中国部队的ZB26机枪组对日军杀伤很大。据日本战后文献记载:“ZB26机枪发射的7.92毫米子弹打在人身上,造成的创伤是‘进口小,出口大’。”

美国M60通用机枪

1958年装备美军,并为西方各国广泛使用,是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四大著名机枪之一,有多种改进型供坦克、直升机使用,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更换枪管,可做轻、重机枪使用。其突出特点是结构紧凑、火力较强、用途广泛、射速较低、易于控制。

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全长:1100mm

重量:10.48kg

弹容:100,300发

三脚架重:6.8千克

弹头初速:855米/秒

理论射速:550发/分

战斗射速:200发/分

中国54式高射机枪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85式高射机枪版权与免责声明
阳谷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行业新闻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