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阳谷有什么名人

发布时间:2017-09-09 11:49:07
核心提示: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著名军事家,本名失传。因在魏国受过膑(古代酷刑,即挖掉膝盖骨)刑,故名孙膑。其生
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著名军事家,本名失传。因在魏国受过“膑”(古代酷刑,即挖掉膝盖骨)刑,故名孙膑。其生卒年不详,在齐国的主要活动约为威王时期。
程昱,三国时东阿(今阿城镇)人。先在兖州刺史刘岱部下任都尉。曹操据兖州,迁任寿张令。曹操率部攻徐州,留程昱、荀 守鄄城。张邈、陈宫等叛迎吕布,兖州所属郡县多响应,程昱等坚守鄄城、东阿、范县,不为所动。曹操深为感激,迁程昱为东平相。后又长任中郎将,领济阳太守,督兖州。程昱长天谋略,屡为曹操设计献策,多为采纳,因功拜振将军,封安国亭侯。曹操统一北方后,昱辞官家居。有人告其谋反,操不信,待之益厚。文帝曹丕继位后,封昱为安乡侯,死时文帝为之痛哭,赠号车骑将军。
王彦章(862-923)字子明,寿张(今阳谷县寿张镇)人。早年从军,性耿直,有勇国,军中号为“王铁枪”。后至梁太祖朱全忠部下,因功授行营先锋马军使。梁末帝继位,改授濮州刺史。时佞幸赵岩、张汉杰专权,国事日非。晋王李存勖知彦章忠勇,掳其妻子而优加款待,遣使招降彦章,彦章不为所动。
吴铠(?—1539),字文济,号石湖,阳谷县城西关吴南园人。生活在明正德、嘉靖年间。其曾祖父吴大公原系江西南昌人,明初曾在扬州当过将领,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因系建文帝一派被举族灭绝,孤身逃至山东阳谷落籍。
嘉靖十八年(1539),吴铠因过度操劳,卒于任,归葬原籍,其墓在今县城西吴南园。
殷云霄(1480——1516),字近夫,号石川,今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人。弘治十八年(1505),成进士,第二年以疾回乡。因痛恨宦官刘瑾专权,朝政昏暗,遂不思出仕,藏书数千卷,欲以著书讲学为事。
正德十年(1515),赴京考绩,吏部以最闻,擢授南京工科给事中。南京为明代留都,六部及诸曹形同虚设,给事中一职就更无事可做了。但尽管如此,殷云霄仍思有所作为。他上疏朝廷,提出清弊苏民、安重地、防奸微、除邪以全治、公赏罚等措施(见《明史》本传)。但在任职南京的第二年初秋,段云霄竟一病不起,享年仅37岁。
殷云霄还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大诗人。“行之所至,好游览川壑,托之歌咏”(光绪《靖江县志?良吏志》本传)。他与当时诗坛的许多诗人,如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陆深、孙一元、郑善夫等都有密切交往,彼此赠答唱和之作甚多。所著《石川集》五卷(《四库》存目)含诗二卷,才情富丽,多可传诵,在明代被刊刻三次。其诗被《盛明百家诗》、《海岳灵秀集》、《列朝诗集》、《明诗综》、《明诗别裁集》、《明诗纪事》等多种选集选录。殷云霄对宋明理学也很有研究,著有《明道录》二卷、《寻乐客对》等书,集中表现了他的哲学观点。《山东通志》谓其得周、程渊源,以理学名世。殷云霄死后,归“葬于石川之南,会者千人,咸哭之失声”(《殷近夫墓志铭》)。其墓原在寿张城东北半里处,1950年因墓址创建寿张中学,乃迁坟于城西北四里之沙河崖村南。
孟翰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字西园,阳谷南街人,少有才名,16岁中秀才。1672年(康熙十一年)拔贡,授职莱阳县训导。
1668年(康熙二十五年),孟翰因遭母丧回籍,恨不知医,始留意于《素问》、《脉经》诸葛亮医著,又得南方人焦公指点,尽得其术,遂成一代名医。为人诊病,切脉即得知病源,施治不拘泥成规,尤精于瘟疫杂症及妇科。服丧三年期满,补授齐东(旧县名,其属地现分属于山东省邹平、博兴、高青三县)训导。后卒于官。
孟翰所遗医著甚多,皆以抄本散传于民间。今保存下来的尚有《医品心余验录》、《孟氏妇科》、《脉会》、《舌镜论》、《瘟疫扼要》等5种。《医品心条验录》是其多年精研医理及临床实践经验之结晶,每种病症均载有理法药方,附以已方及土单验方,,内容相当丰富。《孟氏妇科》经、带、胎、产分别论治,至今仍有较高临床价值。
刘琰(1651—1712)家境贫寒。自幼酷爱读,为省灯烛之费,夜间常以香火照读,或映月而读,寒暑不辍。康熙辛末,(1693)科进士,授翰林院清书庶吉士,后为翰林院检讨。在翰林院供职10年,国史撰修,并为皇太子讲授经史,颇提康熙帝赏识。
康苫五十一年卒,年61岁。有“柳园诗百首”传世。
刘琰任江宁知府时,康苫帝南巡过其官署,和他开玩笑说:“如果碰上好年景,你就该成为富翁了吧?”刘琰回答说:“臣唯有一怀明月,两袖清风而已!”
王伦(?—1774)寿张县后王庄(今阳谷县十五里元乡后王村)人,邮购笛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随其母依居外祖父家,因连年荒歉,闸数度外出逃荒,颠沛流离,历尽苦辛。
王伦自幼爱习枪棒,成年后膂力过人,武不凡,且精通医道。
1751年(乾隆十六年)加入白莲教,不久便在其中自创支派,称清水教。为发展教徒,结交英豪,王伦曾长綦在阳谷、寿张一带行医,度在教徒中传授拳术、气功。
自乾隆三十六年始,清政府连年派重兵镇压压大,小金川土司,地方官乘机横征暴敛,民不堪命,王伦遂约集堂邑人王荆隆、当地人孟灿、各尚梵伟、女艺人乌三娘、皂役李旺、盐商国泰等,率领清水教职工众,以“反对额外加征”相号召,于1774年秋(清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有寿张起义。义军一举攻占寿张县城,斩知县沈齐义,打败前来镇压的兖州镇压总兵惟一,然后挥军北上,连克阳谷、堂邑两县。又于柳林设伏,大败山东巡抚徐绩,队伍迅速发至近万人。同年九月十二日(农历),义军乘胜攻抵临清城下。清廷急令“一品重臣”舒赫德为统帅,组织三中兵马向义军大举围攻。九月二十三日,各路清军齐集临清周围,义军腹背受敌,不得已转攻为守,占据临清土城,顽强抵抗。血战至九月二十九日,义军战士伤亡殆尽,王伦举火自焚而死,乌三娘、李旺阵亡。王荆隆、孟灿、国泰等到力尽被俘,解往北京后遇害起义遂告失败。
1957年5月10日,原寿张县人民政府在王伦的故乡后王庄刻石立碑,以示对起义英雄们的纪念。
张令璜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字必友,阳谷县张秋镇人。自幼学习刻苦,嗜读如痴,成年后以文才知名远近。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授职中书舍人。1721年(康熙六十年)出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1726年(雍正四年),张令璜以年老致仕回籍。晚年寓居张秋镇,乐善好施,颇有令闻。后以85岁高龄病卒于家。
周天爵(?-1852)字敬修,阳谷县张秋镇窦营村人。1811年(嘉庆十六年)中进士,先后任怀远、濮阳知县,宿州知州,卢州知府,江西、安微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闽浙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因勤于政事,明敏干练而颇受清政府器重,官职屡升。
1850年(道光三十年)冬,清政府重新起用周天爵为广西巡抚,会同钦差大臣李星沅镇压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1851年(咸丰元年)4月,因“剿捕” 有功,加总督衔,会同向荣专办军务。1852年(咸丰二年)4月,因师老无功,未能阻止太平军发展,革去总督职衔,仍留军中戴罪图功。同年6月,因“追剿”太平军有功免罪,调京述职,奉旨以兵部侍郎衔专办防剿军务。10月死于军旅之是,归葬原籍,追赠尚书衔,谥号“文忠”。
杨万选(1849-1920)字子青,阳谷县郭屯乡杨庄村人。1875年(清光绪元年)中举,1886年(光绪言十三年)中进士,以候补知县衔供职淞江厘局。因母丧,扶柩回籍,在家乡读书讲学,远近求教造访者日盈其门。服孝3年期满,出任云南省赵州(今云南省下关市风仪镇)知州,后迁邱北知县。晚年致辞力地方教育事业,1911年(宣统三年)夏,与开明绅士申集盘、李蟾泰等利用安角镇庄严寺殿基址,创办新式高等小学堂,并自任校长。
1915年,杨万选取出任阳谷县劝学所所长。1918年,动员旧军人范耘经出资创办私立崇实小学,为地方育才颇多。1920年初春,应召去省教育厅办理公务,因旅途劳顿染疾,卒于济南,年71岁。
李守范(1864-1917)号围堂,阳谷县安乐镇东李楼村人。幼读《四书》、《五经》,颇有才名。15岁时因其母患病,经常出入于各家药房,深谙求医之难,乃矢志学医,以济民困。其后历八年攻苦,遍读《内经》、《本草》、《伤寒论》、《脉经》、《医宗全鉴》等中医学典籍,尤重妇科各家论著。
李守范生活检朴,不嗜烟酒,待人以诚,和蔼可亲,医术、医德名闻遐迩。他常说:医者所以救人也,病有急缓之分,应先急而后缓;人有贫富有之别,应先贫而后富。赤贫者问病取药,概不收费。1917年,李守范病故于家中。乡邻感其恩惠,捐资为立“围堂氏德行碑”,历述其生平事迹及治病救人诸善行。
李定范去世后,其子李保榘(1883-1945)承其业,仍以妇科见长。李保榘故后,其三弟李保德又承业为医。
李保德(1904-1984)号润如,系李守范三子。18岁从其兄李保榘学习家传中医妇科,在师承其父的基础上,又多有阐发及创新。在医疗实践中力主辨证施治,常用调脾胃疏肝气之法。因其组方严谨,用药精当,故多收药到病除之效。
李保德健于言谈,善于揣摩病人心理,因病、因人而施以精神治疗,其效果颇为明显。1984年3月,李保德病卒于家,年80岁。
毛登岭(1859-1944)字俊卿,阳谷县四棚乡毛庙村人,幼读诗书,聪颖好学,后有感于乡间疾病蔓延,求医艰难,矢志学医。对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无不熟读精通。尤爱《神家本草》、《本草纲目》等医著,晨错披阅,手不释卷。他常说:用药贵在精,而不在多,精则力专,多则相互掣肘,反受其累。论据病用药,既不泥于经方,又不习于时方,往往独出心裁。处方则以第巾一、二、三、味居多,最多不过六味,常收区到病聊之效。对于散传于民问的土单验方,毛登岭亦能运用自如。他时时为病人着想,以让病人不花钱,少花钱为宗旨。远近皆知其治疗方法多,治愈病人多,花钱却不多,因而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终日门庭若市。
1944年,毛登崔以85岁高寿病卒于家,乡邻无不为之悲痛。
魏法唐(1882-1942)字绪言灵,阳谷县西湖乡任老伍村人。其祖上六世业医,代有传人,尤以妇科延誉于世。法唐幼承家训,攻读医著,对诸葛亮家医学典籍,均能熟读精通。独自行医后,师古人而不至拘泥,承家训而力避因循。善用伤寒大法挽求垂危病人,尤精于妇科胎、产、经、带诸病症。立法用药,效果明显,方园百里之内,皆乔其保,就诊者日以百计。
魏法唐生性谦恭谨慎,待人至诚。成名后亦能以虚心自扭亏为盈,对病人体贴入微,翔备至。贫病交加者,常舍药救济,分文不取,其高尚医德,至今仍为当地发行人所称道。1942年,魏法唐卒于家,年60岁。所遗《妇科实验录》手稿一部,惜毁于抗日战火。魏法唐帮后其子魏金銮承其医业,在阳谷一带亦颇负盛名。
申鸿渐(1882-1951)字集磐,阳谷县安乐镇压申刘庄人。因终生办学,乡人多称其为“集磐先生”。1904年应试兖州,中秀才。其后到济南师范学校学习,兼攻政法。辛亥革命时,由同乡熊观民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又加入山东的“民治社”,曾参加过驱逐山东督军张树元(段系军阀)的活动。
1936年,共产党员王寅生自广州黄埔军校返回山东开辟工作,策应北伐,申集磐积极协助,并动员家乡部分进步青年南下,报考黄埔军校,投身国民革命事业。同年秋,申集磐旅居天津,当时同乡人陈耀汉任直鲁联军褚玉濮某部参谋长,驻天津小站。申集磐以旧交及同乡关系,劝其反正。后陈果然在开拔徐州中率部倒戈,投奔北伐军。
1928年初,坡里暴动爆发,其次子申仲铭亦为屐领导者之一。当时申集磐为阳谷县民团总团长,率部佯作围攻,暗中掩护,使起义军得以在大风沙之夜撤出。1930年,申集磐及其长子申伯锦因参于倒蒋活动被通缉,避居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返籍。
田耕莘(1890--1967)字聘三,阳谷县张秋镇人。幼年入德国人主办的坡里庄教会小学读书,1901年受洗入天主教。1918年任神父教职,传教于单县、曹县、范县、濮城等地。1932年7月在阳谷试办自治教区,住坡里教堂,综理寿张、阳谷、观城、朝城、范县、濮城6县天主教事务。1913年,阳谷自治传教区升格为“宗座监牧区”。次年2月,罗马教廷委田耕莘为宗座监牧主教。1939年1月,阳谷教区又升格为“宗座代牧区”,田耕莘任宗座代牧主教。同年10月底,应召到梵蒂冈受主教祝圣典礼,因阳谷教区“教务发展奇速,常列于全国最前若干名之内”,获赠金十字一枚。当时参加“祝圣”的共十二人,独有田耕莘被罗马教皇看成是“若望宗徒”(即罗马教皇最器重的一人)。
全国解放前夕,田耕莘去香港,其后又到过美国、台港及西德等地。1959年12月被罗马教廷任为台北总主教,到任后即创办了若瑟修道院、托马斯神学院及耕莘医院等,借以扩大教会及个人影响。1965年3月,田耕莘经罗马教廷批准,辞去教职,退居台南嘉义圣言会会院。1967年7月病逝于台湾,终年77岁。
杨耕心,字一斋,山东阳谷县九都杨人,1900年1月19日出生于一个封建士绅家庭。1922年考入聊城山东省立二中,1936年夏考入山东大学附中读书。
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寒假回到家乡发展党员,成立中共九都杨支部,任支部书记。1927年7月参与发动了围城暴动,狠狠打击了阳谷官府的嚣张气焰,同年冬补选为鲁西县委委员。
1943年秋在鄂西会战中,杨耕心不幸被俘,被日军惨杀于鄂西松滋县暖气街。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敬文(1902—1936)原名张义堂,曾用名张兢生、张瑞林、张生等,阳谷县七级镇田庄村人。因生活所迫,幼年即随其父到大连谋生。17岁到日本开设的一家小型印刷厂做工。后老板因故回国,敬文从同乡及亲友外筹得款项,将工厂买下。殖民当局以日本人产业不得转让华人为借口,把工厂强行没收。敬文气愤已极,将工厂设备捣毁。日警方以“反日”、“破坏工厂”等罪名将其逮捕,后经同乡田沿中等多方活动,方准保释出狱。
1936年5月,敬文调任荣华客栈,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同年6月,敬文因叛徒出卖而被捕,8月就义天哈尔滨市套河子。时年34岁。
王寅生,字宾卿,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南街人。
1905年2月15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里。早年在安乐镇县立第二小学读书,1923年春考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1925年10月联络组织了一些进步青年南下广州。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是年冬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阳谷籍第一名共产党员。1926年秋奉黄埔军校党组织的指示,回山东发展党的组织,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济南和关向应一起介绍阳谷籍同学杨耕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回到阳谷,又介绍安乐镇朱华亭(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党的活动在阳谷蓬勃开展起来。1927年初,返回黄埔军校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返回山东。10月10日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成立,被选为执委委员,不久和张干民一起组建了中共鲁西(又称东昌)县委,被选为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928年1月参与组织发动了著名的坡里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调回到山东省委负责军事工作。1928年4月外出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被张宗昌当局以“赤匪乱党”之名杀害。
王寅生是阳谷县党组织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为山东的革命事业和鲁西党组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岳舜卿(1905—1977)原名岳崇予,阳谷县石门宋乡岳海村人。抗战爆发前,任阳谷简易乡村师范庶务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乡筹办民团,安定地方,抵御外侮。有一次遇大股土匪骚扰,岳舜卿率民团伏击,毙匪多人。后因寡不敌众被俘,由地方士绅保释。范筑先将军与中共合作,在鲁西北坚持抗战,委派共产党员徐茂礼为阳谷县长。徐到阳谷后组建阳谷县抗日总队,岳舜卿出任总队副。
1945年7月,岳舜卿率县大队及各区队参加了解放阳谷的战役。同年8月,县、区地方武装在本县胡楼村整编为军分区六团,岳舜卿任团长,北部参加聊城战役。战斗负伤后调任聊城军分区副司令员。1950年任济宁军分区司令员。1959年调任济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1977年5月病逝于济南,终年72岁。
朱华亭,女,原名朱庆荣,又名朱景荣,在从事地下工作时化名王世英。
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人,1906年2月4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安乐镇女子小学读书,1923年考入济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女师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不久,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同表兄共产党员王寅生建立了联系,1926年王寅生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朱华亭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分校。后因革命工作需要,被党组织派到宋庆龄主办的妇女讲习所搞妇女工作。1927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于1930年春毕业回到上海,在高桥一带搞工运工作。1932年被上海党组织派回山东工作,1933年7月重新回到上海,从事工运。
1934年转移到安徽合肥卢州中学,以教员职务为掩护,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应宋庆龄的邀请,到其主办的战时干部训练团工作,先任训练团一团女生队中队长,后任大队指导员。不久,到五战区工作,1936年朱华亭以国民革命军第59军军部中山室主任的公开身份领导59军的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朱华亭以59军中山室主任的身份转入国民党孙连仲部继续搞兵运工作,但她的活动和共产党的身份已被国民党特务发觉。
1941年7月14日,国民党特务借请客之机,在河南南阳杀害了她。
韩子栋,原名韩国桢,阳谷县石佛镇韩庄村人。著名革命历史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生活原型。
韩子栋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读书。青年时到淄博鲁大煤矿当矿工,开始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参加煤矿工人罢工斗争,受到反动当局的通缉。面对反革命的屠刀,韩子栋没有动摇自己的革命信念,同年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韩子栋受党组织的委派,设法打入了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内部,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他以非凡的智慧和胆略,组建起党的地下情报网,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934年由于叛徒出卖,韩子栋身份暴露,在北平(今北京)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被关押在北平、南京、汉口、益阳、息峰、重庆等地监狱达14年之久。在狱中,韩子栋受尽折磨,但始终未向敌人屈服,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利用假装神智不清的方式麻痹敌人,借以联络狱友,组织对敌斗争。1947年韩子栋从重庆白公馆冒死越狱,终于逃出敌人魔掌。此后,他很快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被派往冀鲁豫区参加土改工作,再次投身到革命的斗争之中。
建国初,韩子栋先后担任中财委人事局科长、北京机械厂副厂长、国家人事部副处长、国家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科委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58年调贵州省工作,此后历任贵阳市委书记处书记、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监委书记、省政协副秘书长、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当选为政协贵州省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委。
1985年韩子栋离职休养,1992年5月逝世于贵阳,终年84岁。
王福昌(1911—1937)字耀光,阳谷县范海乡富安镇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少年时就读于本村私塾。1932年,考入阳谷乡师,与寿张省立第八村师范(以下简称“八乡师”)学生段缄山结为挚友,在其影响下,思想进步很快。同年秋。王福昌经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入八乡师二级二班学习。
1936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遭敌破坏,赵健民被捕。特务在赵身上搜出发给王福昌的电报底稿,遂循迹来到寿张,将其逮捕,并于次日解至济南。在敌人多次审讯和严弄拷打面前,福昌始终坚贞不屈,严格保守了党的机密。敌人无奈,只得胡乱以“共党”罪恶进行“宣判”,将福昌羁押济南看守所。在敌人看守所里,赵健民、理琪、姚仲明和王福昌又组建狱中党支部,组织理论学习,领导对敌斗争。1937年5月29日,福昌终因伤病交加而死于狱中,年仅26岁。其陵墓在济南市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王敬传(1913—1967)字伯谨,化名朱涛,阳谷县郭店屯乡王营村人。出身天书香门第,幼入私塾,后到本村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学习。1933年考入阳谷县师范讲习所(即阳谷张村师范前身),毕业后到阿城阳谷县立第三高教书,加入 杨耕心组织的“中坚社”。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后,在其家乡先后组建王营、后李、张寨3个党支部。
1944年底,王伯谨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被派往东北工作,先后任汤源县土改工作台团团长,中共华川县委书记、全江省委组织部长、松江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委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等职。1956年被选取为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终年54岁。
魏金銮(1914-1984)字殿卿,自幼从其父学,遍读诸葛亮家医著。17岁随其父应诊,师承家传,亦以妇科风长,并善治温热,伤寒诸杂症。对于妇女不孕症,更有其独到之见解与治法。他曾提出:不孕之理大致辞有二,一曰淤、二曰虚。淤则气血壅塞冲任不调,如渠道之淤塞;虚则气血虚弱,冲任不固,如渠道貌岸然之干枯,此二者皆不能坐胎,常收良效。
魏金銮对吴又可《瘟疫论》、叶天士《瘟热论》、雷少逸的《时病论》等医著,均有校深研究。对前人之说常验临床,善于发前人之未发,故对时疫险症,辨证准确,治疗得法,常于垂危之际挽回人命。1956年至1957年,阳谷一带乙型脑炎浒,魏金銮先后收治数百例子,治愈率在80%以上。
1984年,扫描金銮因病去世,的70岁。著有《魏殿卿医案》存世。生前先后授徒数十人,遍及县内外,其中不少已成为县乡医院医疗骨干。其长子洪奎,次子仲奎,皆以医术精湛知名。
徐翼(1917—1944)原名徐宏仁,祖籍江苏吴县,出生于辽宁辑安。1928年考入辽宁省立一中。“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随家流亡到北平(今北京),入东北难民子弟职业学校高中训学习。1934年考入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二·九”运动爆发时,徐翼在东北大学工学院读书,他激于民族义愤,率爱国学生到南京、西安请愿,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激励东北军将士“打回东北老家去”,因而被子国民党当局扣押。
徐翼生活俭朴,待人谦恭诚恳,和蔼可亲,深受人民尊敬和爱戴。他不幸牺牲的消息传来后,聊、阳、阿人民泞为悲痛。他们自发地在七级镇三里庄举行隆重的公祭徐翼烈士大会,并呈请上级批准,将徐翼的遗体安葬在七级镇周武庙(解放后迁邯鄣烈士陵园)。1946年至1949年,曾将聊、阳、阿接界地区划为徐翼县以示对烈士的纪念。
张冠军(1918—1943)原名张玉峰,阳谷县阿城镇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幼年就读本镇县立第三高小,1933年考入“阳谷简易乡村师范。1934年参加于杨耕心发起组织的“中坚社”。1935年回本镇任小学教员,在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中发展“中坚社”成员多人。次年9月,经杨耕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冠军曾组织“中坚社”员和进步青年上街讲演并张贴标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号召各界团结抗日,一致对外,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冠军矢去小学教员职务,到阳谷参加中共主办的“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1940年冬,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时张冠军任中共阳谷县委委员、县各界救国会会长,兼做二区工作和敌伪工作。为分化瓦解敌人,先后派王永德、张玉岚等打入敌人内部,建立起严密的情报网络,使驻阿城之敌的一切行动皆在抗日人员监视之下。1943年9月,敌人开始对聊阳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得到阿城伪军据点内线送出的情报后,有人建议张冠军到阿城“关系”地点暂避一下。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决不能在环境恶化,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离开群众,放弃群众,苟且偷安,不然,我们就会推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第二天,张冠军带领群众转移至东阿西界大赵、小冯村之间的田野中隐蔽,不意被敌包围遇难,时年26岁。
宋长生,山东省阳谷县石门宋乡西宋村人,
1917年5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务农,青少年时为他人放羊、打短工。1945年积极参加本村组织的抗日联合会的抗日活动,不久被选为村农会会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响应党的“组织起来”的号召,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临时互动组,后发展为常年互动组,成为全县生产互助的先进典型。1950年出席了平原省农业劳动模范大会,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2年组织群众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初级社,任社长兼党支部书记。1953年号召社员多养猪,大造土杂肥。次年该农业社小麦亩产达250多公斤,比未入社的亩产高一倍以上。1956年任高级社社长期间,总结推广了公、私相结合的养猪经验,使全社养猪达两万多头,从而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毛主席、周总理先后对他的养猪经验作了重要批示,将其养猪经验介绍到全国劳模会议,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9年后,任石门宋公社副社长、山东省贫协委员、石门宋乡副乡长等职。在任村、公社干部期间,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廉洁奉公、外出开会不要补助。1968年下半年,先后为聊城地革委常委、阳谷县革委副主任。1986年12月病逝。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谷有什么名人版权与免责声明
阳谷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行业新闻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