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感受 如何上卢沟桥

发布时间:2017-05-10 17:30:35
核心提示: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这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孔石桥上,有281根望柱,柱头雕有501头狮子。这些狮子都雕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这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孔石桥上,有281根望柱,柱头雕有501头狮子。这些狮子都雕刻于哪个时代?迄今没有科学研究。为填补空白,丰富这座“石狮艺术博物馆”的游览内容,今年,丰台区卢沟桥文化旅游区首次启动石狮断代研究,预计九月份完成。

501头石狮雕刻于六个时代

据记载,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1192年建成。1961年,它和相邻的宛平县城一起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成800多年来,卢沟桥历经劫难。清雍正年间洪水曾冲毁部分桥面,1732年重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这里成为抗日战场。1967年,为解决交通不畅问题,桥面被拓宽,望柱被更换了91根,柱头的狮子也重新雕刻。1985年,卢沟桥正式退役。1986年,拆除了加宽的步道等,恢复了历史风貌。1991年,卢沟桥实现封闭管理。

卢沟桥石狮也不是一个时代完成的。“最早肯定是建桥时雕刻的,历代有所增补。1967年拓宽时,更换了91根望柱上的石狮。此外,由于交通碰撞、战争破坏、自然风化等原因,也会有损毁和修复。”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文保部部长乔亚军介绍,卢沟桥石狮的雕刻跨越了金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六个时代,最年轻的狮子仅20岁。“1988年9月3日是一个雷雨天,桥上的68号望柱被雷击中,柱头上的石狮也被损毁。1997年进行了修复。”

前后跨越800多年,但具体哪些狮子雕刻于哪个时代,相关研究却一片空白。“上世纪50年代,以罗哲文为代表的一些泰斗级文保专家曾对卢沟桥现状进行过调查。当时,根据雕刻风格,结合史料,判断桥上的石狮多以明清为主,也有少量金元遗存,但没有留下档案资料。”乔亚军说,现在讲解词里说的这些石狮子可能是金元时期或是明清时期的,只是一种粗略判断,没有科学研究来支撑。近日,丰台、石景山、房山、大兴四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在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内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联展。

为此,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决定启动卢沟桥石狮的断代研究,并于去年十月份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

断代研究为何不测碳14?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卢沟桥的狮子》一文,对卢沟桥形态各异的石狮做了生动描写,这也体现了卢沟桥作为“石狮艺术博物馆”的研究价值。

“人们知道卢沟桥,更多的是作为抗日战争爆发地。但作为石狮艺术博物馆,作为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晓月 所在地,卢沟桥还有它柔美的一面。”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负责人王华说,卢沟桥石狮是研究不同时代石刻艺术的珍贵史料。做好断代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总结和展示卢沟桥石刻艺术的价值和文化内涵,让卢沟桥文化旅游内容更厚重。

本月,卢沟桥石狮断代研究正式开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退休研究员、曾参与上世纪50年代卢沟桥基本状况调查的专家吴梦麟,石刻艺术研究专家刘卫东、范贻光等受邀参加。研究将主要从不同时代石刻艺术的不同风格入手,结合相关史料进行断代。

“从年代来看,金元时期的狮子身体瘦小,目光有神,狮嘴中间不掏空,类似于假张的状态。明代石狮的嘴方且大,中间是空的。到了清代,选用的石材又以暗红色为主。民国时期的就比较粗糙。”旅游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既有研究成果都将成为断代依据。

为什么不采用碳14元素检测等先进技术对石狮进行断代分析?对此,工作人员解释,比如1967年那次更换望柱,用的石材有的就是拆城墙时留下的,石材本身历史久远,但雕刻手法却是现代的。所以,碳14元素检测并不适用于卢沟桥石狮的断代研究。

3D扫描建石狮数字档案

在为石狮断代的同时,今年,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还将启动卢沟桥石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对象包括石狮、栏板、华表、碑亭等。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感受 如何上卢沟桥

“我们将通过3D扫描技术,为石狮建立数字化档案。一期工程将为10个望柱上的石狮建档。”王华介绍。以前关于石狮的档案材料多以照片为主,都是平面的。游客上桥参观,因为有护栏隔离,只能看到石狮的三个面,看不到石狮的后背。但石狮后背的发髻、绶带、尾部图案等,都非常有欣赏价值。有了数字化档案以后,观众就可以欣赏到立体的卢沟桥石狮了。相关工作计划在10月底前完成,届时,研究成果将在桥头的卢沟桥历史博物馆中展示。

此外,工程还将收集卢沟桥故事,如修桥的故事、乾隆赏月的故事、抗战故事等,融入到石狮的介绍中。“石狮有很多美好寓意,如 事事平安 、 狮子踩绣球——好事在后头 等,将来游客上桥,不但可以欣赏精美的石刻艺术,了解不同时代的石刻文化,还可以根据故事和寓意的不同,和喜欢的石狮合影,传递祝福。”王华表示。作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孔石桥,卢沟桥因柱头雕有501头狮子而闻名。然而这些石狮雕刻于哪个时代,迄今并没有科学记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丰台区卢沟桥文化旅游区今年将首次启动石狮断代研究。社会实践的第二天,"溯卢沟历史,明社会变迁"调研实践团分为两队,一队来到了国家博物馆,了解发现有关卢沟桥的历史,另一队开始筹备后续工作内容需要的资料,设备。我们都在努力,相信最后的汗水会换了成功!

始建于1189年的卢沟桥,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卢沟桥正式退役后,次年拆除了加宽的步道等,恢复了历史风貌。1991年,实现封闭管理。

到卢沟桥就不能不看石狮子。据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文保部部长乔亚军介绍,这501头石狮并不是一个时代完成的。“最早肯定是建桥时雕刻的,历代有所增补。石狮的雕刻跨越了金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到如今已是六个时代,最年轻的狮子仅20岁。”不过,前后跨越800多年,具体哪些狮子雕刻于哪个时代,相关研究却一片空白。

于是今年3月,卢沟桥石狮断代研究正式启动。“从年代来看,金元时期的狮子身体瘦小,目光有神,狮嘴中间不掏空,类似于假张的状态。明代石狮的嘴方且大,中间是空的。到了清代,选用的石材又以暗红色为主。民国时期的就比较粗糙。”据悉,该研究将主要从不同时代石刻艺术的不同风格入手,结合相关史料进行断代。此外,在为石狮断代的同时,今年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还将启动卢沟桥石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对象包括石狮、栏板、华表、碑亭等。“我们将通过3D扫描技术,为石狮建立数字化档案。”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负责人王华表示,一期工程将为10个望柱上的石狮建档。“以前关于石狮的档案材料多以照片为主,都是平面的。有了数字化档案以后,观众就可以欣赏到立体的卢沟桥石狮了。”据了解,这一计划将于10月底前完成,研究成果届时将在桥头的卢沟桥历史博物馆中展示。原来一直以为卢沟桥就是一座桥,现在也还保留着作为桥的功能,去宛平古城旧址,只是单纯的看看宛平城,谁知误打误撞,穿越过宛平古城,就是卢沟桥。

作为一个文科生,到了宛平,还是相当有感觉的,想起当年高中历史老师陈老师,曾经在讲卢沟桥事变这一课的时候,跟我们提起过,他来北京,特意去宛平,去卢沟桥,去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凭吊。这一课,学的悲愤,暗下决心一定要来一次卢沟桥,看看桥上那被炮孔打穿的狮子。在北京呆了这么久,竟未成行。

大概七点半的时候,我们就到了。城门已开,外面是集贸市场,一片喧嚣,城内的小商店都还闭着门,甚是安静。推着自行车边走边感慨:原来路上的车辙是这样的明显;原来作为军事重镇兴建的宛平城竟是这样狭小。原来旧物是可以再次利用的:驿站挂上了中国邮政的牌子,曾经的教堂现在已是学堂。北京卢沟桥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南街77号,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670.73平方米。

穿过古城,正对着的就是卢沟桥——公园。是的,卢沟桥已经和“卢沟晓月”的碑一起被圈进一个公园中,如果你想来凭吊历史,请交费。请为你的爱国之情交费,请为你对七七事件的悲愤交费,请为你想在卢沟桥边片刻的停留交费。

且不论多少城市已经免费开放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公园;且不论收来的门票有多少用在了卢沟桥的养护上,账目能否公开透明。把这样一个在中国抗日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卢沟桥圈起来,收费,消费人们的爱国之情,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发“国难财”么?

那一瞬间,想起了圆明园大水法遗迹前摆出各种妖娆pose的人,想起滇西抗战纪念馆前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想起国殇墓园中咧着嘴傻笑合影的人。国先不知有民,民才不知有国。

远远的观望了下卢沟桥,终于还是没能看到真尊。屁民的小遗憾。

离开宛平,直奔门头沟戒台寺。坡儿越来越陡,停下来推了好多次。又赶上正午的烈日头,苦哇。眼瞅着路标提示6公里、4公里、2公里、1公里。。。。。。只剩下勇气在支撑,体力是要透支了。中途休息的时候遇到几个骑车飞奔而过的驴友跟我们喊加油,一看人家那么专业齐全的设备,肯定是经常出来玩儿的。不像我们,就一辆车一个背包,连个帽子口罩都木有。

戒台寺,没进去,在门口歇着,琢磨着怎么回去。那一阵子,心里很安静。

下坡,如何形容这种欢畅呢?文艺一点来说就是感觉自己像追风少年,耳尖的风呼啸而过,前所未有的惬意舒适。说人话就是:没有苦哪有甜!没有上坡的艰难苦逼,哪有下坡的酣畅淋漓!这也是我此行悟出的最大人生哲理!

回程不述。感悟:要备齐装备,要继续训练锻炼体力,要查好线路。

ps:看到车友,发自肺腑的开心!拍拍肩膀,交流下经验和路线,然后各自离去,简单、随性。生活,是可以时时有惊喜的。“守桥翁”,守的是卢沟桥,这座最早建于金朝的石造联拱桥,既有“卢沟晓月”的婉约景观,也是中国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历史见证。

卢沟桥事变发生那年,郭景兴才9岁,那时他在天津。文革结束后,他调入丰台区文化局,开始寻访抗战老兵搜集资料,还原卢沟桥事变真相;他力主保护和修复卢沟桥这一历史古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他主持修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雕塑园,就在卢沟桥边,如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1日,记者专访了“守桥翁”、88岁的郭景兴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感受 如何上卢沟桥版权与免责声明
阳谷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行业新闻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