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旅游景点 » 正文

阳谷博济桥

发布时间:2017-01-23 09:17:35
核心提示:  近日对阳谷博济桥进行了专访。给用户提供价值,欢迎您再次来临。阳谷博济桥(Yanggu Bo Bridge ) 位于阳谷县县城中心广场东
   近日对阳谷博济桥进行了专访。给用户提供价值,欢迎您再次来临。阳谷博济桥(Yanggu Bo Bridge ) 位于阳谷县县城中心广场东南角,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阳谷博济桥是目前鲁西地区较为少见且保存完好的明代桥梁,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博济桥声名远播还在于它有另一个名字 —— “石牛拉石车”桥。这是因为桥南西数第二块栏板上雕有一幅石雕画:画面中,某一公驾牛车而去,另一人却牵一牛犊而回,驾车人、牵犊人、牝牛、小牛犊均回首相望,依恋难舍,画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明朝万历25年(1597年),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宪章在此处修建石桥一座,命名为博济桥。阳谷信息港ygxxg.cn报道称
  
  建筑结构
  
  石桥建筑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上有两排浮雕石栏,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三个。桥身东西长10.18米,南北宽5.06米,通高3.70米,整体石砌,做工细致,手法精巧,古朴大方,结构严谨。桥下曾出土石碑一通,上书“博济桥”,上款为“修桥善人寿官董宪章”,下款为“明万历三十四年岁次丙午”。
  
  阳谷博济桥有望柱12根,顶端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望柱间两两镶嵌石栏板1块,共10块,栏板上嵌石条扶手,下亦对应1石条,共20根,上面均镌有浮雕图案,甚为可观。桥下有3个涵洞,桥洞顶端南雕龙首,北雕龙尾,蜿蜒逶迤,上下曲回,形态活龙活现。桥的四周各雕一石虎,伏爪静卧,气势威严。
  
  历史沿革
  
  阳谷博济桥修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
  
  ,是过去北通东昌、南达寿张、东去张秋的必经之路。博济桥又叫“石牛拉石车桥”,因在桥南西数第二块栏板上雕有牛车出行的画面而得名。《阳谷县志》记载:“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廉,莅任之时,惟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日,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后人将此石刻称为“石牛流芳”。
  
  建筑特色
  
  石栏板上的浮雕,全为神话故事,为“八仙过海图”、“寿星下棋图”、“天马行空图”、“柴王推车过桥图”、“牛车出行图”、“鹿鹤图”、“蝙蝠寿字图”和“铁杵磨针图”。望柱亦雕有竹梅鸟兽以及山水人物。石桥的雕刻,刀法苍劲有力,古拙素朴。浮雕画面主题突出,情节生动,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形态逼真。博济桥整个石砌做功细致,手法精巧,造型美观,古朴大方。各部件之间,卯榫相接,严密无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博济桥,在东门外,其关厢之半,乃寿张抵东昌南北通衢,岁久洼下。每雨后注水,或至没顶,致令东西张秋之路梗塞不通,其关之居民隔若两泮然。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宪章架石桥三空,旁设栏杆以翼之,勒其碣曰博济,改故道于东偏之高阜焉。” —— 据康熙五十五年《阳谷县志》“桥梁志”
  
  该桥以青石砌成,为拱式结构,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虽历经400余年风雨剥蚀,至今桥体仍坚固如初,并无陷落与断裂现象。桥身东西长8.30米,南北宽5.12米,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3个。石桥的四角各有一形态逼真的石虎,桥两侧有两排浮雕石栏。桥栏有望柱十二根,顶端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望柱间以石栏板镶嵌,均镌有山水、花鸟及人物浮雕图案,如“八仙过海”、“柴王推车”、“寿星下棋”、“农夫开山”等等,取材广泛,雕工精细,妙趣横生。石桥在构造上也别具特点,整体石砌,做工细致,手法精巧,造型美观,古朴大方;各部件之间,卯榫相接,严密无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在一次聚会当中,同学们认为做得好,才是真的好,而且很早听说阳谷博济桥的故事,希望在此解答疑惑。
  
  当地老百姓于是称它为“石牛拉石车”桥,冠以“石牛流芳”之称。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德兴县人笪(da)一顺来阳谷任县丞。笪公为人忠厚,居官清廉。他到阳谷上任时,是自驭一母牛车而来。在任期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犊。三年后,笪一顺任满离开阳谷,坚决要求将牛犊留在阳谷。他说,小牛犊吃阳谷的草料长大,应该留给阳谷。自己一车简素,只驾着老牛车走了。这样,笪一顺走了,而“车去留犊”、“卸任留犊”的故事和他清正无私的精神却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深深感动着阳谷人。修建博济桥时,人们决意永远铭记,便将他的事迹同“八仙过海”等历史故事一起雕刻在了桥的护栏板上,让他的廉洁精神流传不朽。画面中,一人驾车而去,一人牵犊而回,驾车人、笪公、老农、牝牛、牛犊均回头相望,一脸难舍,人们顿生崇敬之情。
  
  光绪《阳谷县志》载有《石牛流芳》诗一首:
  
  已驾牛车子母分,
  
  犊鸣悲切不堪闻。
  
  石桥遗迹今犹在,
  
  耆老指谈如见君。
  
  改革推进社会进步。从大潮流来看,如今移动通信市场正趋于饱和,数字化成为主要趋势。论坛上很多讨论阳谷博济桥,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长,但是网友对此关注丝毫未减。
  
  作者“前人”在序中曰:“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廉,莅任之时,惟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日,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
  
  400多年来的风雨沧桑,博济桥仍保存基本完好,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1999年阳谷县旧城改造,东关西部规划为广场,桥保留在广场东南角,遂在旁树立标志牌。2004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县政府将广场命名为博济桥广场。后来,阳谷县城区划分三个办事处,所在区因此桥命名为博济桥办事处。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谷博济桥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行业新闻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