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阳谷历史足迹:阳谷八景

发布时间:2017-04-21 13:05:56
堂现存房间二百余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孔子宿处碑
  
  孔子宿处碑在阳谷县安乐镇后屯村西,碑的下面“孔子宿处”四个大字双钩镌刻,碑文为阴刻正楷,44字,叙述孔子为鲁司寇时之政绩,系清光绪十五年(1889)阳谷县知事何式珍所立。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曾至此“西望有莘之野”,并止宿于此。
  
  阿城镇闫庄村民俗文化村
  
  2007年10月1日,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中国民俗文化村”正式揭牌迎接宾客。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收集整理了八十多个系列民俗展品,分十二个展室进行展览。种植了环村生态果林260亩,庭院绿化经济林146亩;同进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村内路、水、电配套设施,开发了东西龙潭、钓鱼台、鸟园等游乐项目。在搞好民俗文化生态游的同进,他们进一步推出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农家景、品土特产品、赏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主题旅游项目,全面推动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2007年,被中国农村发展工程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
  
  [/font]
  
  [font=宋体]阿城镇刘统勋石刻碑
  
  在阳谷县阿城镇陶城铺后铺村村东的树林里有一块石碑。据史学家初步断定,此碑是乾隆四十七年刘统勋为他的同科进士魏二公所题。此处原来是一片坟地,由于地处黄河泄洪区,导致石碑被淤沙掩埋,2007年4月进行清淤治理工作时将此石碑挖出。
  
  张秋古运河上闸故址
  
  京杭大运河催生了历史上张秋、阿城、七级三座璀璨明珠般的运河名镇。张秋、阿城、七级分别是始建于五代、春秋、和唐代的古镇。
  
  明清时的张秋因处于寿张、东阿、阳谷三县界首和会通河中段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三县的人流、物流集聚中心。城镇建有九门九关厢、七十二条街、八十二胡同,是京杭运河上的五商埠之一,江南与山西、陕西及山东各地的特产交流多在此转运,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之称。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在此设置直辖机构工部都分水司,管理北至天津南至济宁的运河河道。
  
  运河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成片区密集分布,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运河流域古文化特定的社会形成。如:被称为华北五大佛教寺院之一的海会寺、祭拜玉皇大帝的张秋城隍庙、纪念惩恶济善济公式传奇人物任风子而修建的任风子墓、反映明清商铺建筑风格和繁荣景象的阿城镇剪子巷,以及挂剑台、戊已山、荆门上闸、下闸等。运河遗址区内,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张秋镇清真寺】
  
  张秋镇清真寺位于阳谷县张秋镇,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镇回民多是明清时从冠县、泰安、东平及江西吉安、山西洪洞等地迁来,在镇上自成街道,从事手工业、屠宰业及小商业。张秋镇原有三座清真寺,按其所处方位分别叫东寺、西寺、南寺。其中东寺历史最长,相传马氏始祖于明弘治八年(1495)从泰安迁居张秋,后家业昌盛,官运亨通,于是自筹资金,修建了这座清真寺。东寺大殿是八十一间,这座雄伟宏大的建筑,不幸于1940年农历二月二被日本侵略军烧毁,除北讲堂尚残存外,其余全部化为一片瓦砾。
  
  张秋清真南寺保存尚完好,并有阿訇驻寺主持教务。张秋清真西寺是由展、李、王、蒋等姓二十七户平民筹资修建的,规模较小。
  
  【关帝庙】
  
  在镇偏南运河西岸,是张秋镇在清代经济繁荣的物证,关帝庙的建筑形式为四合院,原有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南厢房为上下两层建筑,现存正殿和南厢房,石匾即镶在南厢房下层中间所开券形门上方,长230cm,宽66cm,厚度不详,正中阴刻行书“乾坤正气”四个大字,匾首阴刻楷书小字“康熙癸酉孟秋谷旦”;匾尾阴刻楷书小字“山东陕西商人同创建”。从匾首尾两行小字看,关帝庙应为清康熙32年间由山东陕西的商人所建。“乾坤正气”四个大字豪放流畅,钢劲有力,书刻俱佳,为清代雕刻书法珍品。传说是当时一南京道台路过张秋时留下的墨迹,此说无考,但在书法艺术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陈家旧宅】
  
  陈家旧宅亦称陈家大院,在镇北街路东,坐东朝西,占地约三十亩,阳谷历史足迹:阳谷八景,晚间消息,事件落下帷幕,今年不同往年,今年的内容,引起了网友热烈反响始建于康熙二年,距今三百余年,整个大院共分为五院,一园,八门户;安排严紧,布局得体,众多房舍均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方砖铺地,木格棂门,木构架为抬梁式,灰瓦复顶,典雅异常。这样的私宅建筑,在当时临县是少见的,遗憾的是因清末战乱,陈氏家族主要成员相继外出它乡定居,大院常年失修,已非当年气派。民国时期,山东省民政厅厅长李富春,携本部迁来张秋,见陈家大院虽已破旧,但仍不失豪华之貌,稍作整修,设为厅部。而后日伪匪盗多次破坏,整个建筑群所剩无几,现仅存阁楼一座,南北厢房各两间,保存基本完好。
  
  【城隍庙大殿】
  
  在镇北街小学院内。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座北朝南,耳房一座三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东西长11米,南北宽7米,高10米左右,为歇山顶,木构架梁,不施斗拱,灰瓦复顶。整个院落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总面积600平方米。所谓城隍庙就是供奉阴间知事的地方,管理阴间事务的官吏。
  
  【运河石桥】
  
  石桥虽于1962年重修,但所用石材皆由历代碑刻、石雕组成,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已被聊城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除此之外,还有“锺鼓楼”、“三县邑衙”、“真武庙”、“灵佑观”、“八角琉璃井”等众多遗址;并有“戊已雄峙”、“漕湟要津”、“桃城蜃市”、“龙潭镜波”、“石桥控海”、“丽樵拱岱”、“阿井胶泉”、“月岩泉寺”被颂为张秋八景
  
  张秋镇是乾隆下江南的必经之地。现在还有乾隆皇帝的晾衣台。传说,乾隆皇帝当年沿京杭运河曾多次南巡。有一次,船到运河重镇张秋,忽然风起浪涌,浪花打湿了正在船头观赏美景的乾隆。于是,御船靠岸停息,一为体察民情、游览观光,二为晾晒浪头打湿的皇袍,故名。
  
  聊城的木版年画始于阳谷县张秋镇,已有近三百年的生产历史。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阳谷县张秋开设了三家年画店。后来,其中的刘振升画店迁至东昌府清孝街。
  
  【张秋山西会馆遗址】
  
  山西会馆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南偏东,紧邻京杭大运河,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当年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着名商埠的表述,其中的“临”为山东临清,“张”即阳谷张秋。同临清一样,大运河造就了古代张秋的富庶与繁华。明清之际,京杭大运河已成为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张秋伴随着运河漕运的繁盛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时运河沿岸的一处重要口岸。当时,很多商人在张秋经商。为了联络感情,建立了会馆。山西会馆为康熙三十二年建造,由山西的商人所建。建筑形式为四合院,坐北朝南。整体建筑为歇山式建筑施斗拱。青砖砌体,灰瓦覆顶。建有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大门与戏台成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戏台,下层为大门,大门前脸上镶有石匾“乾坤正气”。
  
  近日阳谷县政府决定,对山西会馆、陈家大院等进行修缮。
  
  张秋镇毓仙坊、迎仙桥、升仙桥的来历
  
  任风子(任疯子),其先祖是范县人,宣德中,其祖父因避凶荒,徙居去东平州戴家镇。家甚贫,风子父母早亡,孤苦无依,为同村宋氏收养。幼即聪慧,读书过目成诵,工诗文。稍长、遇异人授以仙术,能月余不食,能耐大寒酷暑。每发疯颠,赤身垢面,卧街登山,或仰空大叫,或呼叫陵人,人呼为风子。后经张秋(今阳谷张秋镇)在张秋镇显惠寺坐化。张秋古有毓仙坊、迎仙桥、升仙桥,皆由于任风子而建。其墓在张秋镇真武庙内。
  
  季札挂剑台
  
  季札挂剑台位于阳谷县张秋镇挂剑台内,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挂剑台在张秋镇南水闸东北堤下,又称挂剑祠,亦称季子祠,有徐君墓在其旁。元代时即记载有古碑刻“季札挂剑徐君墓处”八字。明正德十一年(1516)在张秋工部分司任管理河道官的杨淳修建季子祠,并树碑刻诗。其后,明隆庆年间、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来张秋的文人、官员纷纷题咏镌碑,并续修季子祠。五体十三碑就是保存至今的十三块诗碑,除一块碎裂仅存残字外,其它十二碑都基本清晰可识。碑刻共刻有13位作者的26首诗,字体楷行草隶篆五体兼备,很有书法价值。其中有元代诗人萨天锡,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屠隆、傅光宅的诗最引人注目,尤其屠隆诗碑对研究其生平和诗书创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景阳冈
  
  景阳岗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据《阳谷县志》记载:“景阳冈在县城东四十里,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人烟稀少”。附近原有九岭十八堌堆。景阳冈在东沙堌堆和西沙堌堆之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解放后几次平整,到七十年代,除保留两处作为龙山文化遗址的沙冈外,其余已全部整平。
  
  景阳冈名称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年秋季,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平地一片汪洋,百姓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谷历史足迹:阳谷八景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行业新闻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