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阳谷县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7-01-23 08:59:36
会通河即运河山东段,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251里,建闸门31道,计役人工200多万工。
  
  8、刘大夏治河
  
  刘大夏(1436—1516),字时雍,号东山,明华容县人,官至兵部尚书。弘治六年(1493年),黄河决口,冲决张秋运河东岸,决口百余丈,冲却民房无数,黄河水夺汶水入海,会通河淤塞。帝命都御史刘大夏等到张秋治河。水灾得到治理,张秋镇改名为"安平镇"。
  
  9、汤显祖逾七级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汤显祖坐船沿运河经过七级,客住两天,受到感悟,在七级一连写了四首长诗:《阳谷田主人园中》、《阳谷助田主人宗祈雨》、《阳谷主人饮》、《雀儿行》。汤显祖在阳谷七级留下了大名,使阳谷的历史上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10、开通会通河
  
  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元世祖采纳寿张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计役人工二百五十多万工。
  
  阳谷田主人园中 宣游无滞情,端居有遥寄。 北窗何袅袅,纤襟出延吹。 宛转曲闺通,依微连圃递。 青华犹被陇,朱实已盈器。 南人善浇注,北叟忘机事。 坐仰密云  ,直望灵膏坠。 恢恢九夏遒,晻晻三秋至。 我行岂不永,葡萄两抽翠。 丘园何足论,一身已如质。 倏见汉阴人,空伤仲长志。
  
  11、王伦起义
  
  王伦,寿张王庄村(今阳谷十五里园镇后王村)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在寿张爆发了以王伦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虽然从爆发到失败仅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寿张、阳谷、莘县、堂邑、聊城、临清六县市。该事件发生在“康乾盛世”,地理位置又处于南北交通要道大运河的岸边,对清廷震动很大。
  
  12、运河(阳谷段)停运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将运河在张秋南冲断,使漕运停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因铁路和公路运输兴起,延续近600年之久的运河漕运断航,县境内河道逐渐淤废,节制闸也失去了调节水位的作用,阳谷县七级、张秋、阿城等地的工商业大受影响。
  
  13、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同盟会在阳谷成立)
  
  清宣统二年(1910年)阳谷南街人熊观民加入同盟会,成为阳谷县最早的革命党人。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熊观民等在阳谷县城秘密组织国民党阳谷分部。此为阳谷最早的国民党组织。
  
  14、鲁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1926年冬,在九都杨村成立鲁西第一个党支部,杨耕心任党支部书记,杨保善任支部党员。党支部直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党委会(省委前身)。支部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在九都杨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并发展党的组织,成为鲁西革命的灯塔。
  
  听到一个人的声音,看一个人的眼神,往往初次的相遇,让人难以忘怀,我正在知乎上看“阳谷县的历史文化的故事”。我强烈的求知欲,总结大家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给朋友们徐徐道来。
  
  23、雷锡瑞
  
  雷锡瑞(1889—1954),字润昌,阳谷县七级镇周堂村人。9岁就读于本村私塾,19岁从其父雷士英学习中医。1914年考入武昌西医学院,1919年毕业回籍,在县城南街创办救世医院,为本县西医西药之倡始。1921年,雷锡瑞又在本村自办西医诊所,开业行医。1938年夏,日军占领阳谷。其后战事频繁,雷锡瑞甘冒风险为抗日官兵医创治伤,其子女及儿媳自动充任护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雷锡瑞收治伤病员近300人。1954年病逝。其子雷步月师承其业,在七级、安乐镇一带亦颇有名望。
  
  24、田耕莘田耕莘(1890—1967),字聘三,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人。父开良,以教书为业,曾受聘为阳谷县坡里庄天主教小修道院国文教员,并受洗入教。不久便因病去世。田耕莘在此接受了启蒙教育,1918年6月成为神父,传教于山东单县、曹州、范县、鱼台县等地。1959年12月4日,罗马教皇若望廿三世任命田耕莘为台北总主教。1965年3月,获罗马教廷批准辞职,退居台湾嘉义圣言会。1967年7月24日病逝。
  
  (五)水浒文化
  
  阳谷是《水浒传》重要章节发生地,毛泽东主席曾经亲笔批示“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使得阳谷因此作为“武松扬威之地”更加名扬天下。
  
  1、景阳冈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 今日的景阳冈已成一片沙冈,周围炊烟袅袅,沙冈顶部正中,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庙宇,俗称“武松庙”,据传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现存古庙为1958年修建,庙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阳冈”三个大字的石碑,系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庙东二、三百米处,有一刻有“武松打虎处”的石碑。
  
  2、狮子楼
  
  狮子楼景区位于阳谷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分《水浒传》文化区,宋代民俗商业文化区,《金瓶梅》文化区3部分。《水浒传》文化区主要有宋代城门楼,武大郎炊饼铺,姚二银匠铺,赵四纸马铺,胡正卿冷酒馆,县衙等,这些景点组成紫石一条街,宋代民俗商业文化区有西门庆的盐铺、当铺、绒线铺、绸缎铺、生药铺5大店铺和丽春院、戏楼、玉皇庙、实习楼大酒店、客栈、赌场等,组成狮子楼一条街。《金瓶梅》文化区以西门庆豪华的七进庭院为主。
  
  3、紫石街
  
  北宋庆历年间,阳谷知县孙正清筹资重修衙前商街,百姓争相出资出力。月余竣工。是夜,天降紫石于东首。公曰:天降紫石,寓紫气东来,昭示阳谷兴盛昌达。遂以“紫石街”名之。此街因此日趋繁华,士农工商抚石祈福,趋之若鹜,遂成民俗。后施耐庵将其写入《水浒传》中,紫石街之名遂名播海内外。
  
  4、紫汇湖
  
  紫汇湖位于阳谷古城东南角,相传微山湖龙王东海赴宴,酒醉被渔民逮住,让张秋做炖鱼者买回,路上颠出鱼篓,为一年轻夫妻捡到。是日乃其母周年忌日,心下要做善事,遂将其放生于县城东南水坑内。龙王见此地风景秀丽,把做第二故乡,经常往来。又怕惊吓百姓,便在微山湖和阳谷之间打一地下通道。此后龙王每来,水坑上方便聚有一团紫气,人们把水坑叫着“紫汇湖”。
  
  5、李逵坐衙
  
  《水浒》第七十四回说,李逵和燕青去打擂擎天柱,中计后被包围,然后宋江派卢俊义大军前去解救李逵燕青,回去路上李逵走散。到了寿张县,李逵看到有人被欺辱但并没有人上前阻止,县官也不理不睬,于是他决定撤掉县官,自己穿上官服判案。百姓们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事全被他的霸气武力所解决,深得百姓爱戴。李逵怕宋江怪罪其多日不上山,便回梁山了。
  
  【于慎行诗集中的山东地名及名胜——阿城】
  
  于慎行《谷城山馆诗集》中以“阿城”为题的诗篇有一首,即《阿城舟中送别张洪阳宫保南旋》。
  
  阿城本是战国时期晏子治阿的地方,也就是最早的东阿县所在的地。元代修会通河,这里 成为运河水路要冲。明代属于阳谷管辖,与东阿同属于兖州府管辖之地,今天仍属阳谷。阿城镇在古运河东岸,南来北往船只很多,商业十分繁荣。古阿胶井也在这里,同时这里还有海会寺等胜景。从明末邢侗、阮自华合著之《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中可以知道,于慎行迎来送往,曾经多次到过阿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曾为送被外放做官的张洪阳,专程到过阿城。这首诗当作于此时。声名狼藉者的生活,这是新的一天,不管你如何逃避,始终会如期的到来,每天关注阳谷县的历史文化,如期逃避,不如直接面对。
  
  【七级古渡】
  
  阳谷七级码头和南、北闸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京杭运河遗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七级镇党委、政府开始逐步复原这些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先后邀请文化史志专家,对京杭大运河(七级段)沿岸的历史遗迹进行挖掘整理,考证出七级古渡、北大桥,米仓市、双井街等古街区,以及文庙、清法寺、新添庙等人文景观。其中,七级古渡、北大桥、新添庙和具有浓郁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区等保留较为完好。
  
  明清时期,东昌府区的周店和阳谷七级、阿城,是聊城境内明清时期东昌府以南、张秋镇以北的三座典型的运河市镇,由于七级、阿城、周店分别是重要的粮食和食盐转运码头和修船码头,故有“金七级、银阿城、铁打的周店”之称。
  
  处在运河咽喉要地的七级镇,河中舟楫帆樯林立,岸边店铺鳞次栉比,云集八方商贾,物阜民丰,汇聚四海物产,商贸繁荣,曾建六门四关和六纵八横十四条街巷,势如棋盘,往来便利。“七级古渡”在明代为阳谷八景之一。 近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出现了以王寅生、杨耕心、朱华亭、韩子栋、申云浦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及优秀共产党人。阳谷县龙盘虎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和胡锦涛同志给这里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勤劳勇敢的阳谷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精神财富,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建立后,阳谷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创造了可赞可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谷县的历史文化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行业新闻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