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阳谷县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7-01-23 08:59:36
iv>
  
  聊城的木版年画始于阳谷县张秋镇,已有近三百年的生产历史。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阳谷县张秋开设了三家年画店。后来,其中的刘振升画店迁至东昌府清孝街。
  
  【张秋山西会馆遗址】
  
  山西会馆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南偏东,紧邻京杭大运河,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当年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表述,其中的“临”为山东临清,“张”即阳谷张秋。同临清一样,大运河造就了古代张秋的富庶与繁华。明清之际,京杭大运河已成为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张秋伴随着运河漕运的繁盛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时运河沿岸的一处重要口岸。当时,很多商人在张秋经商。为了联络感情,建立了会馆。山西会馆为康熙三十二年建造,由山西的商人所建。建筑形式为四合院,坐北朝南。整体建筑为歇山式建筑施斗拱。青砖砌体,灰瓦覆顶。建有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大门与戏台成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戏台,下层为大门,大门前脸上镶有石匾“乾坤正气”。
  
  近日阳谷县政府决定,对山西会馆、陈家大院等进行修缮。
  
  张秋镇毓仙坊、迎仙桥、升仙桥的来历
  
  任风子(任疯子),其先祖是范县人,宣德中,其祖父因避凶荒,徙居去东平州戴家镇。家甚贫,风子父母早亡,孤苦无依,为同村宋氏收养。幼即聪慧,读书过目成诵,工诗文。稍长、遇异人授以仙术,能月余不食,能耐大寒酷暑。每发疯颠,赤身垢面,卧街登山,或仰空大叫,或呼叫陵人,人呼为风子。后经张秋(今阳谷张秋镇)在张秋镇显惠寺坐化。张秋古有毓仙坊、迎仙桥、升仙桥,皆由于任风子而建。其墓在张秋镇真武庙内。
  
  季札挂剑台
  
  季札挂剑台位于阳谷县张秋镇挂剑台内,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挂剑台在张秋镇南水闸东北堤下,又称挂剑祠,亦称季子祠,有徐君墓在其旁。元代时即记载有古碑刻“季札挂剑徐君墓处”八字。明正德十一年(1516)在张秋工部分司任管理河道官的杨淳修建季子祠,并树碑刻诗。其后,明隆庆年间、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来张秋的文人、官员纷纷题咏镌碑,并续修季子祠。五体十三碑就是保存至今的十三块诗碑,除一块碎裂仅存残字外,其它十二碑都基本清晰可识。碑刻共刻有13位作者的26首诗,字体楷行草隶篆五体兼备,很有书法价值。其中有元代诗人萨天锡,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屠隆、傅光宅的诗最引人注目,尤其屠隆诗碑对研究其生平和诗书创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景阳冈
  
  景阳岗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据《阳谷县志》记载:“景阳冈在县城东四十里,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人烟稀少”。附近原有九岭十八堌堆。景阳冈在东沙堌堆和西沙堌堆之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解放后几次平整,到七十年代,除保留两处作为龙山文化遗址的沙冈外,其余已全部整平。
  
  景阳冈名称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年秋季,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平地一片汪洋,百姓都逃到东沙崮堆上。后周皇帝闻讯,派宰相李谷亲临阳谷,指挥修复阳谷到张秋的大堤以除水患。李谷率十万人马,人挑船装,一口气挖去了九岭十七堌堆,终于将大堤修好,治服了洪水,他却积劳成疾。皇帝亲自来到阳谷,欲给李谷贺搞行赏,不料李谷病重而逝。百姓一个个披麻戴孝,皇帝顺从民意,将李谷尸体头朝北脚朝南,葬于东沙崮堆之上,并赐御碑一块,碑文写道:“李谷学禹居山冈,脚登大堤面朝阳。亲手绘下好风景,万人歌唱李宰相。立碑卧地根基重,世世有人祭灵堂。宫廷均识英气在,名流千古万人扬。”头三句尾字倒念,便是“景阳冈”。
  
  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古城址,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景阳冈村。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汝祚发现该处为龙山文化遗址。1977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聊城地方史料零星记载和多方研究成果、结合重要的考古发现综合分析认为,在“三皇五帝”时期,有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少昊、黄帝、蚩尤、颛顼、舜七位部落首领和帝王在聊城活动或建都。省内外著名考古学家、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学海研究员研究,景阳冈文化城极有可能是古“穷桑”,古“穷桑”是古史中传为穷桑帝少昊登帝处、黄帝登帝处、颛顼之都、虞舜之都。古聊城境内曾是少昊领地、蚩尤领地、黄帝居地、颛顼居地、舜的有虞氏所在地,是东西文明的交汇地,这说明聊城曾是中国极其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
  
  【阳谷城西圮桥张良受书处】
  
  西汉庄位于县城西北0.5公里,据传,西汉时建村,后遭兵毁,相传黄石公当秦乱之时隐于谷山,后遇张良于杞桥授以《太公兵法》帮刘邦成帝业。村前有杞桥。清道光九年,《东阿县志》载:阳谷城西有圮桥,传即张良受书处,寿张有子房三冢,谓为张良葬处,古人题咏者甚多。
  
  【迷魂阵与孙膑阁】
  
  迷魂阵位于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有大、小迷魂阵之分,南边的叫“大迷魂阵”,北边的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小迷魂阵”村大。相传迷魂阵是孙膑智斗庞涓的古战场。众多学者专家与军事研究者称其为战国故垒,是
  
  当年的十八阵依次是:迷魂阵(今阳谷县大布乡大、小迷魂阵村),张丘阵(今阳谷县张秋镇),谷山阵(今阳谷县城区),阿城阵(今阳谷县阿城镇,有人说即孙膑故里),七级阵(今阳谷县七级镇),安乐阵(今阳谷县安乐镇),斜店阵(今阳谷县西湖乡斜店村),定水阵(今阳谷县定水镇),海雾阵(今东昌府区李海务镇),沙家阵(今东昌府区沙镇),燕店阵(今莘县燕店镇),河店阵(今莘县河店镇),马桥阵(今莘县河店镇马桥村),定远寨阵(今冠县定寨乡),堂邑阵(今东昌府区堂邑镇),桑阿阵(今冠县桑阿镇),柳林阵(今冠县柳林镇),真假阵(今冠县贾镇)。
  
  【蔡伦村】
  
  阳谷是我国古代造纸术的鼻祖蔡伦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据《汉书》记载,东汉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在谷城(今阳谷城)传授造纸技术,后人称其纸为“蔡侯纸”、“谷纸”(“蔡伦井”至今仍在阳谷城北鲁庄保存完好)。自此,聊城地区的人们尊奉蔡伦为祖师,沿用蔡伦的传统工艺抄纸。
  
  石佛镇鲁庄也叫蔡伦村与迷魂阵相距不远,是一个造纸村。
  
  【狮子楼】
  
  1956年此楼已破旧不堪。国家付酬此楼归公后,由工商联使用。1958年工商联发起集资,在政府支持下,原地重修了狮子楼。但建设风格无时代特点,工料质量差。到1978年,已经梁断檩折,栏杆腐烂,楼顶塌陷,经过一段酝酿,阳谷县人民政府决定重修狮子楼,1984年动工,1985年竣工。
  
  楼门前两侧廊柱上镌刻着—副楹联:“惩恶除暴英雄浩气贯日月,阅古鉴今斯楼坦荡警后人”。楼前列石狮两对,最南一只狮子爪下;有—幼狮,其它三个狮子都足踩绣球,生动可爱。石狮南北两侧分别是两次重修狮子楼碑记,北侧碑文为陈从周所撰,杨萱庭书丹。电视连续剧《武松》第三回“斗杀西门庆”,就是在这里拍的外景,武松提刀跃楼而下、杀死西门庆的镜头也是在此处所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来访时称:—个县城的酒楼在两部文学名著中都写及,这在世界上也是为数不多的。每日来游览者络绎不绝。
  
  整整一晚上,手机里的各个微信群,闹腾了一晚上,为么呢,就为了阳谷县的历史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总结以下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切莫当真。
  
  【阳谷文庙】
  
  阳谷文庙位于县城西南隅,紫石街北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谷文庙始建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明成化十六年(1428)曾落架大修大成殿及两庑、棂星门、戟门、明伦堂、东西斋等。清代除对原有建筑进行修缮外还陆续兴建了启圣祠、乡贤名宦祠、泮池、敬一亭、奎星阁、尊经阁、文昌楼、教官宅、更衣亭、省牲亭、龙门坊、出入两牌坊等。清雍正二年(1724)文庙发生火灾,御碑亭和其它建筑被焚毁,仅存大成殿及东庑三间。
  
  【于慎行诗集中的山东地名及名胜——阿城】
  
  于慎行《谷城山馆诗集》中以“阿城”为题的诗篇有一首,即《阿城舟中送别张洪阳宫保南旋》。
  
  阿城本是战国时期晏子治阿的地方,也就是最早的东阿县所在的地。元代修会通河,这里 成为运河水路要冲。明代属于阳谷管辖,与东阿同属于兖州府管辖之地,今天仍属阳谷。阿城镇在古运河东岸,南来北往船只很多,商业十分繁荣。古阿胶井也在这里,同时这里还有海会寺等胜景。从明末邢侗、阮自华合著之《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中可以知道,于慎行迎来送往,曾经多次到过阿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曾为送被外放做官的张洪阳,专程到过阿城。这首诗当作于此时。
  
  【七级古渡】
  
  阳谷七级码头和南、北闸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京杭运河遗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七级镇党委、政府开始逐步复原这些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先后邀请文化史志专家,对京杭大运河(七级段)沿岸的历史遗迹进行挖掘整理,考证出七级古渡、北大桥,米仓市、双井街等古街区,以及文庙、清法寺、新添庙等人文景观。其中,七级古渡、北大桥、新添庙和具有浓郁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区等保留较为完好。
  
  明清时期,东昌府区的周店和阳谷七级、阿城,是聊城境内明清时期东昌府以南、张秋镇以北的三座典型的运河市镇,由于七级、阿城、周店分别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谷县的历史文化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