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阳谷信息港(http://www.yg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阳谷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阳谷县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7-01-23 08:59:36
核心提示:  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六、七千年之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
  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六、七千年之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释儒道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遗址遗迹。阳谷县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上古时期有伏羲氏、神农氏、大舜、蚩尤等人文始祖在这里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有晏婴、孙膑等良相、汉唐至明清有程昱、吴凯、王伦等为代表的著名历史人物在这里生活。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六、七千年之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释儒道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遗址遗迹。阳谷县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上古时期有伏羲氏、神农氏、大舜、蚩尤等人文始祖在这里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有晏婴、孙膑等良相、汉唐至明清有程昱、吴凯、王伦等为代表的著名历史人物在这里生活。近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出现了以王寅生、杨耕心、朱华亭、韩子栋、申云浦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及优秀共产党人。阳谷县龙盘虎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和胡锦涛同志给这里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勤劳勇敢的阳谷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精神财富,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建立后,阳谷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创造了可赞可颂的光辉业绩。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人所瞩目。在一次聚会当中,同学们认为做得好,才是真的好,而且很早听说阳谷县的历史文化的故事,希望在此解答疑惑。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1、阳谷名字的由来
  
  名胜古迹
  
  【概述】阳谷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每一处名胜古迹都代表着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1、宓城
  
  康熙阳谷县志(康熙十二年)载:阳谷有宓城,相传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宓城集属“旧十都,距县城六十三里”。
  
  2、古阿邑
  
  古阿邑位于阿城镇西北,春秋时期筑成。1980年发现,表层为汉代文化,中层为龙山文化,底层为大汶口文化层厚约2.5米,有陶器、铜器、铁器等古器物出土。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古阿井
  
  古阿井又名“阿胶井”,位于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5公里“东阿故城遗址”的中心。今仅存一亭,亭正面额题:“济人寿世”四字,左右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
  
  4、会盟台
  
  康熙阳谷县志(康熙十二年)载:会盟台,在城南。春秋鲁僖公三年齐宋江黄会于阳谷,即此。今犹存遗址。(春秋时期阳谷在今东平旧县乡王古店村东,会盟台随阳谷县治的迁徙而迁徙。)
  
  5、挂剑台
  
  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季札出使路经当时徐国的北部边境。徐国的国君与季札相见结为挚友,当季札完成出访再路过徐国时徐君已不幸病故。季札将佩剑解下挂在墓前的树上以赠徐君。后人为纪念季札挂剑之事修建了挂剑台。元代时即记载有古碑刻“季札挂剑徐君墓处”。
  
  6、孔子宿处
  
  孔子宿处位于安乐镇后屯村东。孔子周游列国,曾至此,天色已暗,再向西望有莘之野,随从们劝说止步就宿于此。为了纪念孔子就宿于此地,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年)阳谷县知事何式珍立碑于后屯。1983年被阳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迷魂阵
  
  迷魂阵村位于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据载,战国时期齐魏两国交战,齐国军师孙膑曾设“迷魂阵”于此,大败魏将庞涓。村中至今还有一座孙膑庙。
  
  8、仓亭津
  
  仓亭津位于今阳谷县高庙王镇仓上村,距县城6公里。秦时名仓亭,汉、晋时名仓亭津。《水经注》、《述征记》及《续山东考古录》、《山东通志》都有记载。汉、唐时仓亭津为黄河的重要渡口,也是军事战略要地。
  
  9、孟母祈蚕祠
  
  孟母祈蚕祠,又称孟母庙,位于石佛镇平坊村南,始建于唐天宝七年。《三迁志》载:“孟母庙在阳谷县东北四十里,世传孟母祈蚕之所。”图为孟母祈蚕祠原址。
  
  10、文庙
  
  文庙位于阳谷县城内紫石街,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扩建,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殿内正位有孔子塑像,东西两边分列颜回、子思、曾参、孟轲“四配”塑像,其旁又各有六像,即十二哲。
  
  11、博济桥
  
  博济桥坐落在阳谷县城东门外,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邑有县丞笪公,名一顺,居官清廉。阳谷人民为了寄托对清官的思念,刻其像于博济桥上, 又名“石牛拉石车”。
  
  12、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南街,始建于康熙年间,整体均采用硬山式建筑,结构完整严谨,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砖木结构,出檐亦大,施斗拱,雕梁画栋,实为北方清代建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及宗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13、紫荆堂
  
  紫荆堂位于阳谷县城南门里路西,原立有碑,上书“紫荆祠”三个大字,又名“紫荆堂”,堂侧有一株参天古槐。
  
  (四)历史事件
  
  阳谷地理位置显要,处于黄河与运河交界处,黄河改道、运河疏通、县城迁址、齐鲁会盟等等,历经时代变迁,有许多著名历史事件至今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1、齐鲁会盟于柯
  
  柯,即今阿城。《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记载: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2、齐、宋、江、黄会盟阳谷
  
  据史书记载,春秋鲁僖公三年,作为周边霸主的齐桓公约宋、江、黄三国诸候会盟于阳谷,其主要用意是联合讨伐楚国。在会盟仪式上,齐桓公还谈了“无障谷,无贮栗,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等内容,意在表达伐楚的决心。
  
  3、晏子治阿
  
  春秋齐景公时(前6世纪末),晏子(名婴,字平仲)为东阿(今阿城镇)宰。三年间,景公听到很多人说晏子的坏话,想罢免他。晏子说:“我知道错在哪里了,让我再干三年吧。”景公遂叫晏子继续治阿。又三年,果然听到的都是说晏子好,景公要赏赐晏子,晏子说:“这赏我不能受。”景公问原因。晏子说:“我第一次治阿,惩淫戒惰,按法办事,不徇私情,不事权贵,因而得罪了一些人,他们在你面前净说我的坏话,因而你认为我把事情办糟了。后来,我改变了主意,对淫民不管,对惰民不问,决狱照顾权贵,见了贵人卑躬屈膝,所以他们又净说我的好话,传到你跟前,又认为我干得好了。其实,罚者正该赏,赏者正当罚。所以,现今的赏赐,我不能受。”由此,齐景公知晏子贤能,任以国政,用为齐相。调查数据显示,阳谷县的历史文化事件最近占据各大头条,不可避免小编也为此在网上收集相关知识,转告大家,仅供参考。
  
  4、尹子奇治阿(今阿城)
  
  尹子奇,齐人也。新序曰:“昔子奇年十八,齐君使之治阿。既行矣,悔之。使使追之。未来阿及之,还之。已到,勿还也。使者及之,而不还”。君问其故。对曰:“臣见所与共载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是以不还。”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魏以齐使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5、设置阳谷县及县城迁址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东阿设置阳谷县,“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见《元和郡县图志卷十》)。阳谷亭即古阳谷亭,春秋时属齐国,故址在今平阴县南端,因在谷山(汉代称谷城山,今称黄山,在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之阳而得名。     据清同治年间《山东通志》记载:隋、唐、五代至北宋年间,阳谷县城在今县城东十五公里处,即阿城镇叠路头村西。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县城被河水冲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移于上巡镇(今张秋镇城坡村)。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再迁至孟店,即今阳谷城址。
  
  6、李谷治水
  
  李谷(903年-960年),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27岁举进士,先后在五代后晋、后汉、后周三朝为官。后晋天福年间,擢监察御史,历任开封府太常丞、虞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职。后周世宗派宰相李谷到“涨秋”治水,水患既除,将“涨秋”改为张秋。
  
  7、开通会通河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采纳寿张县令尹仲晖建议开凿会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谷县的历史文化版权与免责声明